首页 > 中经智库 > 政府管理 > 正文

“高效办成一件事”解读|深化政务服务大厅集约化建设 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新华财经|2025年07月10日
阅读量:

《意见》将工作要求具体化、实施路径精细化,为地方探索实践提供了详实清晰的工作指引。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它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对地方探索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工作要求具体化、实施路径精细化,为地方探索实践提供了详实清晰的工作指引。

一、“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前期,衢州市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相关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推动信用修复、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等“一件事”高质量落地,被国务院办公厅、人民网、新华社等作为典型案例刊发推广。

一是“一窗受理”更加集约。按照“全科无差别+板块无差别”优化线下窗口,将商事登记、投资项目、非常驻部门三类60余个专业窗口合并为11个“全科无差别”综合窗口,每个窗口能受理30多个部门的1300多个事项,不动产、社保医保、公积金、公安、税务分类设置“板块无差别”综合窗口,全面实现“只跑一窗”办成“一件事”。

二是“一网通办”更加智能。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深化线上线下融合,除涉密涉敏感事项外100%线上可办,线上办件比例80%以上,全面推动政务服务“好办易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探索全程“无人工干预”的智能审批。已实现职工参保登记、购买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等134个事项“智能秒办”。

三是“一件事”办理更加高效。以国办发布的前三批33个重点事项落地实施为抓手,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公积金贷款“一件事”率先实现线上面签、全流程“不见面”办理,医疗费用报销“一件事”实现“零跑腿”“零垫付”的“一站式”自动即时结算。

二、“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路径持续细化明确

虽然工作成效已经显现,但实践中在跨部门业务协同、落地实施标准规范、工作创新拓展等方面仍需加强指导,新出台的《意见》为地方纵深推进细化了实施路径、提供了实操指南。

一是《意见》强化了整体政府的系统理念。文件聚焦跨部门、跨层级工作协同这一关键难点,理清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地方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和业务牵头部门等责任分工,推动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业务壁垒和机制障碍,指导地方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工作协同机制,最大限度整合政府服务资源、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加快形成纵向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凝聚政务服务改革合力。

二是《意见》明确了落地实施的科学路径。文件充分考量了各地政务服务改革基础和发展阶段不平衡的现状,基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科学总结先进地区的前期探索经验,细化工作落地的具体步骤,明确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集约建设线上办事系统、提升线上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有效降低了地方工作门槛,加速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三是《意见》点题了扩面延伸的创新方向。文件指导地方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牵引作用,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延伸拓展到惠企便民服务、综合监管、政务运行等领域,推动服务流程优化、系统互联互通,聚焦特定人群和产业链推出“一类事”服务场景,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等,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落地见效。

三、“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攻坚全面落地增效

衢州将以《意见》为行动纲领,加快破解政务服务领域难点堵点,尤其是在“只进一门”方面加快探索步伐,做好政务服务大厅集约化建设的同时,推进线下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事项全面进驻。按照“应进尽进”原则推进事项进驻,整合取消各类分中心,引入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气、公交、银行、通信运营商、石油石化等窗口,设置驾驶证考场、车辆查验场地,拓展驾驶人扣分满分学习、车辆外观查验等高频机动车业务。

二是优化窗口服务模式。根据不同板块办件需要,优化开放式布局,强化前后台业务衔接。推动投资项目审批等企业交流频次高的部门开放式办公,后台审批人员在做好自身业务同时能更好直接服务企业。

三是强化服务资源调配。完善智慧潮汐窗口等机制,依托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测取号、收件、办件等大厅服务状态数据,搭建潮汐算法模型,实现窗口智能预警、人员快速响应、浙政钉实时派单,相关功能启用全流程在线进行、可分析追溯。

四是拓展增值服务内容。将人才、科创、知识产权、金融等涉企增值服务板块,按照服务主题划分为项目服务、营商法治、人才科创、开放涉外等专区,整合相关服务场所提供专业化集成化的涉企服务。推动营商法治专区整合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仲裁法庭、调解中心等司法服务场所,推出商事解纷等“一件事”服务场景。

五是推动空间共享复用。窗口压减后腾出的场地提供给团委、科协、体育等部门,聚焦“一老一小”需求,设置家门口的青少年宫、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8090城市书吧、老年学堂、南孔夜校、科技体验长廊、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等,不断拓展生活服务、便民服务,构建老幼共享的服务矩阵,最大程度实现场地集约化应用。

【作者洪寒月为衢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主任】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