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政府管理 > 正文

“高效办成一件事”解读|以民生为根本 以改革为牵引,用高效政务服务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新华财经|2025年08月05日
阅读量:

《意见》围绕经营主体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重要事项,聚焦“高效”,强化“常态化推进”,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关键路径。

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刻阐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经营主体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重要事项,聚焦“高效”,强化“常态化推进”,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关键路径。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这将有力支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落地并取得实效。

一、把人民城市的理念植根于城市政务服务工作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意见》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城市治理的本质逻辑,推动政务服务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从局部思维向整体思维转变,切实转变城市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专业化水平。要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把人民的需求、诉求和期盼深深嵌入城市治理体系,不断丰富拓展生活服务、工程建设、城市更新等政务服务场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要坚持系统思维,深刻认识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各环节,既要大处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协同,也要小处落子,聚焦群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精准发力、深耕细作。要坚持“绣花功夫”,政务服务如同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感受。必须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办”转变,以细心、耐心、巧心,高效办好每一件事,细致做好每一项服务,稳定运行好每一处基础设施。

二、把方便为民的具体举措运用于城市政务服务工作

城市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载体,只有不断提高政务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才能让城市发展更好造福人民。以便民利企为导向,常态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城市政务服务跨越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贯通线上线下全维场景,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全链条,最终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和协同跃升。

在宜居安居方面,我们大力推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一次办”,精准发放贷款1410亿元,有力支撑百姓“住有所居”。指导地方统一线上申请流程,实现“申请公租房”“住房救助”一件事一次办,更加公平高效地服务住房困难家庭。山东打造公租房房源“电子地图”,群众轻点屏幕即可“一键看房、选房”,累计服务超2.1万人次,有力提升保障房分配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全力推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加快推进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全面推广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今年1至6月,全国工程审批系统办理相关办件量达6.17万件。浙江探索建立“免申办、联合办、集成办、数智办、统筹办”机制,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整体提速超65%,外线接入审批提速超75%。福建福州推进工程审批“一件事”改革,将质量、消防、人防等环节“打包”并联办理,探索推动分批分阶段验收,整体效率提升超70%,验收时间由23天减至7天,体现了“刀刃向内”改革的决心和成效。

在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方面,上海搭建既有住房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模型,深入挖掘城建档案资源价值,围绕房屋本体、环境影响、使用管理风险,形成外立面高坠安全、结构安全两类预警指标体系,目前已通过模型计算出约38.7万幢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约15.3万幢四层以上住宅建筑的高坠安全风险等级。重庆“数字管线”系统归集14.2万公里各类管线矢量数据,数字孪生率达65%,其中,中心城区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4类管线数字孪生率达100%,感知设备覆盖率达97%,通过智能预警推动事故率下降70%,为守护城市“生命线”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促进区域协同共享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数据局、教育部、公安部等9部门制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关于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为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工作提供指引和标准。建立全国住房公积金数据平台,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总对总”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全国公租房信息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有效打破数据壁垒和区域限制。长三角区域推行“跨省通办”,实现住房公积金异地提取快速到账。河北建立跨部门联动服务审核机制,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实现“一表申请”,提交材料缩减至16份,办理时限减至12个工作日内,跑动次数减少至1次。

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方面,鼓励有基础的地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件事”,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创新的生动局面。上海完善工程审批系统功能,实施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一网通办”,推进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浙江定向开发城市治理数字应用,延伸“开店一件事”增值服务,提高开店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安徽亳州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安居置业一件事”,群众可以在线完成从选房、预定、购房、网签、贷款到转移登记等买房流程,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万里审批图”到“免申即享”,这些实践有力证明,聚焦“一件事”小切口深化改革,能够有效撬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同,显著提升城市政务服务效能和群众获得感。

三、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城市政务服务工作

改革未有穷期,服务永无止境。每一次流程再造、服务升级都是对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生动诠释。我们将不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意见》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而不懈努力。

一是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建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对已实施事项要强化效果评估、持续优化;对成熟经验要及时固化形成标准,加大复制推广力度;同时前瞻性挖掘、储备新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唯有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才能避免“一阵风”“面子工程”,保障改革动能生生不息,改革成效持续惠民。

二是深化数字赋能,筑牢城市治理底座。注重运用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积极创新“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模式,统筹规范政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强化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加快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转型,融合打造城市数字底座,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智慧内核。

三是拓展融合场景,构建全域服务生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从“点”向“面”、从“事”向“类”深化。广度上,从住房与房地产、城市建设向城市更新、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延伸;深度上,从“一件事”向“一类事”拓展,构建全链条、一体化的城市服务生态,带动政务服务持续提质增效和政府治理能力整体提升,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绘就了“人民城市”宏伟蓝图,“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串联起协同共治的合力。

城市的温度蕴藏于高效的政务服务之中,城市的未来维系于持续的治理创新之上。我们将持续在改革上求创新、在数智上求突破、在应用上求融合、在机制上求长效,以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提升城市幸福度。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定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充分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将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为谱写现代化人民城市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李晓龙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

 

编辑:苏航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