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政府管理 > 正文

沈体雁:探索建立现代公共服务机制

新华财经|2025年11月18日
阅读量:

17日,以“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的2025城市治理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受邀出席,并围绕数智技术赋能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服务机制”展开深入阐述。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8日电(杨阳)17日,以“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的2025城市治理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受邀出席,并围绕数智技术赋能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服务机制”展开深入阐述。

64d461a324164a52acacf08df8621a8e.jpeg

图为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发表演讲 王潇 摄

沈体雁指出,中国数智治理与市民热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意味着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成功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机制的基础之上,将探索建立现代公共服务机制,让世界上没有难以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没有难以获得的公共服务,从而破解全球公共服务短缺难题,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公共服务富足的新社会。

“超大城市的复杂性、开放性、动态性带来的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让治理陷入‘无解’或‘无帕累托最优解’的困境。”沈体雁表示,城市热线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使我们可以将公共服务的供给、分配和获取过程充分进行数智化、工单化和社会化,从而使得超大城市治理变得“可解”和“有解”。他指出,北京市民热线的实践便是典型例证,通过工单智能化处理与数据精准分析,构建起“民呼我为”“一呼百应”的现代公共服务专业化协作供给体系,有效破解了超大城市治理中的诸多痛点。

在他看来,公共服务的核心命题始终围绕“增长”与“分工”两大维度——如何实现公共服务增量与成本优化的平衡,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公共服务分工网络。沈体雁团队在三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评选中总结发现,南北方城市在治理模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南方城市更倾向市场化供给,北方则以政府主导为主。他认为,数智化技术正打破这种地域化局限,使得不同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市情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即所谓不同的治理模式,相同的治理逻辑。

“数智化让公共服务实现了‘可观测、可计算、可分解、可点评’。”沈体雁举例说明,“一个大型公共服务项目,能拆解成类似‘工单’的多个单元逐个供给,还能像打电话一样实现集群化、总线化交付。供给主体也不再固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都能在不同场景中发挥作用。”基于这一逻辑,沈体雁提出一套“中国原创、世界适用”的新公共服务机制。与市场经济聚焦私人领域不同,该机制以“公共价值最大化”为核心驱动,立足“理性人”与“社会人”的双重属性,构建起“平台+生态+机制+服务+数据+信用”六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沈体雁将其通俗比喻为公共服务的“滴滴”“淘宝”和“美团”:“你需要服务就‘滴’一下,热线中心就会响应,有需求就能匹配,像淘宝购物一样,还能给公共服务打分点评。”更关键的是,这套机制具有极强的普适性。“不管什么国家的城市,只要广大市民需要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就可以采用我们中国创建的这套现代公共机制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难题,从而使得中国原创的现代公共服务机制和中国自主的现代公共服务治理理论可以推广至世界各地。”

在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服务机制方面,沈体雁介绍,中国正系统归集全国各个城市的12345热线数据,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民意地图”,将之建设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新型基础设施。他进一步展望,依托这一新治理基础设施和新公共服务机制,中国将发展现代民意科学和公共服务科学,推动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更贴合民意需求,促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心、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