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城市治理创新路径 2025城市治理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11月17日举行的2025城市治理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治理韧性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0日电(杨阳)在11月17日举行的2025城市治理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治理韧性等核心议题,展开一场跨越国界与学科的深度对话,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贡献智慧与经验。
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副署长林志佳围绕新加坡四十余年的智慧治理经验展开深度阐述。“目前,新加坡已正式发布‘智慧国2.0’战略升级方案,聚焦信任、增长、社区三大核心目标,构建兼顾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的立体化发展体系。”林志佳表示,新加坡四十余年的智慧治理实践,核心是始终坚守“科技惠民”的初心。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更需要在技术创新与人文温度之间找到平衡,让高科技与人性化服务有机融合。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大伟围绕数据赋能驱动城市治理进行分享。“近年来,我们着力将北京12345热线打造成为一个开放、融合的数智化创新实验室,提高12345热线的软实力和驱动城市治理的能力。”宋大伟指出,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应更加强化“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推动更精准感知民意、更高效解决民忧,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北京市丰台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杨勇表示,丰台区在充分考虑畅通街道层面民意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创新性推出“街镇向群众报告工作”机制。杨勇认为,这项机制的创新不仅仅是打造了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更重要的是推动治理理念发生深刻改变,实现了党建引领主体参与的深度契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丰台可感、可及的生动实践。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认为,超大城市面临目标模糊、因果复杂的“抗解性问题”,需以“数智赋能”构建新型公共服务机制。他提出“平台+生态+机制+服务+数据+信用”六位一体治理体系,通过“一网共治”“价值共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物理空间与社会生态的有机融合,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郑建君发布了《数智赋能的城市治理变革:中国实践与北京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主任李文钊发布了《接诉即办的中国理论——基于京华实践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数据科学家郑伟海发布了《数智北京创新中心首都数智治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等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与现代化的载体,人类文明与城市文明已相伴相生五千余年,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在人工智能推动城市深刻变革的当下,城市治理面临新挑战,“城市之学”应运而生。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智库代表及一线治理者能持续关注城市发展议题,共享城市文明智慧与经验,携手应对未来城市的挑战与风险。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心、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编辑:毛娜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