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观察 > 正文

重庆綦江聚焦特困老人创新农村兜底养老

新华财经|2022年01月19日
阅读量:

重庆綦江区聚焦特困老人照护服务缺失和盲点,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通过委托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建立起农村养老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安全有关注、平日有照应、生病有看护,心灵有慰藉”。

新华财经重庆1月19日电(记者王松涛)近年来,重庆綦江区聚焦特困老人照护服务中的缺失和盲点,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通过委托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建立起农村养老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安全有关注、平日有照应、生病有看护,心灵有慰藉”。

探索“物质+服务”新路径,“红马甲”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綦江区共有特困供养对象6732人,其中全自理6115人,占比91%,2021年发放特困救助供养资金7373万元。考虑老年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自身需求等因素,綦江区民政局对分散供养特困老人从环境改造、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方面实施定制化、适老化改造,打破简单发钱发物的传统方式,探索“物质+服务”路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上门为分散供养全自理特困老人提供日间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綦江区民政局根据特困老人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设立7个片区,就近就地招聘服务人员80余人,组建15支“红马甲”服务队,统一配备工作服、工具包,全覆盖21个街镇,大大提高了日常服务效率,提升了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特困老人信息采集5257人,首次服务达4153人,累计服务超过5万人次。

綦江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潘娅男说,第三方服务机构不定期组织项目经理、片区负责人、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服务规范、应急响应等培训,强化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护理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650人次。

建立社会化监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同步监管同步服务

綦江区民政局局长冯永生说,针对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照料护理服务的特点,建立分散供养特困社会化监管平台,可以全方位监管第三方服务提供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线上线下”共同监管、同步服务格局。

据介绍,“民政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社会化监管平台”采取“签到—信息采集—服务—拍照—上传—签退”的服务流程,实时将服务项目照片、视频、特困老人满意度等上传手机终端,再保存到监管平台,并在《服务记录手册》中记录服务详情,由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签字确认,实现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可回溯可追查。在街镇民政办开展线上审核的前提下,区民政局根据审核结果导出相关机构上月服务详情。目前,服务监管平台已累计记录服务场景照片39万张、服务满意度视频5万个。

区民政局组织人员还对分散供养上门照料的服务流程、质量、满意度等开展回访,每月回访满意率达到97%以上为合格,凡满意率低于97%一个百分点罚款1000元,上不封顶。如满意率低于90%,则启动考核退出机制。区民政局及时将照料护理服务中收集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反馈第三方服务机构和集中供养机构,督促相关机构整改落实到位,目前反馈的问题建议11条已全部整改到位。

健全敬老院建设管理机制,打包运营公办养老机构

在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方面,綦江区民政局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通过建设镇养老服务中心对17所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在房屋主体排危修缮的基础上,完善功能分区和环境打造,新设置生活照料、照料护理、文化娱乐、健康管理等功能区域。对18所敬老院实施热水供应系统改造、老人房间标准化升级、公共洗浴间适老安全化改造,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内消防设施、报警设备、厨房设备、储物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更换维修。

綦江区民政局在充分调研、研判的基础上,将18所街镇敬老院打包交由养老机构专业化运营,整合闲置床位,保障特困老人入住的前提下,逐步向有需求的社会老人开放,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公办养老机构专业化打包运营,对老人实行分片区、分类别集中供养。全区23所街镇公办养老机构、1866张床位,目前已全部实现公建民营,基本康复护理、基本医疗护理、基本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人性化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敬老院“入住率低、利用率低、服务质量低”的局面,全面提升了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老年人幸福感。

綦江区民政局建立分散供养照料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前期摸底情况,针对特困老人现实需求,确定了家居清理、个人清洁、健康监测、心理慰藉4个大项20余个小项的照料服务内容,基本涵盖特困老人的日常居家需求。结合綦江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理实际,规定服务人员每月上门一次,向特困老人提供不少于3项、时间不少于40分钟的照料服务;制定详细的服务规范,对每一个服务项目需要达到的服务结果进行量化,为上门照料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结合重要节气,组织开展春节贴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送月饼等具有传统节日特点的活动,有效提升了特困老人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提供有效服务4.7万人次,服务总时长达3.1万小时,服务满意率98%。  

创新社会化运营模式,改进失能老人照护机制

綦江区民政局针对失能老人的特点实行集中化管理服务,投资1950万元新建区级第三、第四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护机构,设置床位208张,配置适合失能照护的设施设备,按照80%的比例设置护理型床位,满足有意愿入住的失能特困老人的集中照护需求。今年还在两所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护机构内设医务室,为在院老人提供基础诊疗和专业护理,实现了失能特困老人“养老+医疗”专业照护。

分散在各街镇敬老院供养的失能特困老人和自愿入住的分散供养失能特困老人,则按照南部和北部分片区进行区域性集中照护。2所片区集中供养机构由专业养老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按照1︰3标准配备管护人员,在满足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护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失能老年人开放。同时,还有7所养老机构提供了1964张护理床位,可以向失能老人提供照护。

冯永生说,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不只是简单的发钱发物,更多还要通过服务体现政府的关怀。上门服务不仅创新了社会救助服务模式,还更有效地落实了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避免了以前“撒胡椒面”、社会效益差的状况。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