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观察 > 正文

甘肃:多元化服务缓解养老供需矛盾

新华财经|2022年01月21日
阅读量:

甘肃立足实际,通过政府主导,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建起多元化养老平台,让养老服务从保障特困人群向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转型,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转型,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新华财经兰州1月21日电(记者张新新)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60岁及以上人口却占到总人口的17%,甘肃已是我国“未富先老”的典型地区。近年来,甘肃立足实际,从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急难愁盼”问题着眼,通过政府主导,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建起“虚拟养老院”、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多元化的养老平台,让养老服务从保障特困人群向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转型,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转型,有效缓解了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甘肃已连续两年被民政部、财政部列入中央彩票公益金重点激励养老服务成效优异省份。

投入少、见效快 虚拟养老院受推崇

在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调度指挥中心,不时有电话响起,这些电话都是“入住”虚拟养老院的老人预约各种养老服务的。老年人通过电话说明需求,调度指挥中心就会给老人安排相应的服务。

“和传统养老方式相比,虚拟养老院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实现了居家养老的专业化。”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一套管理机制,便构成一个虚拟养老院。

通过虚拟养老院,老人可享受营养套餐准时配送上门、全科医生定期巡诊到家,足不出户即可体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四大领域的150多项专业养老服务。

秦田田介绍,虚拟养老院很好调动了社会资源,大大降低了政府投入成本。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虽然只有40余名工作人员,却有120余家加盟企业,为全区13.9万名老人提供服务。自2009年12月虚拟养老院运营以来,服务总量已达1498.7万人次。

根据测算,在城关区建设一家300张床位的养老院需投资2000万元以上,老人入住后每月要缴纳上千元费用,而虚拟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仅为机构养老的1/10。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基本上采用市场化运作,但会对注册入院的老人进行分类补贴。城关区政府每年列支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全区老人的服务补贴。

为了保障加盟企业的服务质量,城关区还建立了对加盟企业的一体化监管机制,联合工商、食药、商务、物价等多家监管单位,不定期对加盟企业进行检查,并为加盟企业安装了监控系统,对其服务进行实时监控。

2015年,城关区在民政部和甘肃省民政厅的1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下,对虚拟养老院进行重新选址扩建,形成了集“调度指挥”“质量管理”“医养融合”等于一体的“一厅六中心”服务新格局。2020年,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荣获第七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目前,类似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覆盖甘肃80个县(市、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6倍,吸纳加盟企业765家,年提供服务1500万人次,部分地方已初步形成“一刻钟”服务圈。

需求迫切 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成工作重心

走进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食堂、日托室、多功能活动厅、心理咨询室、中医诊疗室等一应俱全。该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心设置护理型床位20张,配备了高标准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能够提供日托、全托等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

敦煌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甘肃2021年建设的100个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之一。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甘肃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娱乐活动,对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来说,迫切需要“家门口”的托养服务。

2021年,甘肃把建设“100个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心主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身边、周边、床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部完工后,甘肃省实现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13.2万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230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139张。

在农村地区,甘肃则利用村里的各类闲置资源,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的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就近建起了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为农村老人提供白天相聚交流、互助互娱,晚上想住即住、回家自便的场所。这已成为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独居老人生活和养老问题最实际的途径。

“十三五”期间,甘肃先后投资2.66亿元,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350个,农村社区互助老人幸福院8807个,已覆盖95%的城市社区和55%的行政村,比“十二五”末分别增加了43%和29.4%。

根据《甘肃省“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甘肃将推进养老服务骨干网向基层延伸,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到2022年,每个街道建设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建有多功能日间照料机构。

多举措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针对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养老服务品牌不够响亮、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甘肃坚持市场化、人才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甘肃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支持政策,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补助力度,省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新建房屋床位每张1万元、租赁房屋床位每张4千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目前,甘肃全省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54家,床位1.1万张,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的机构养老床位占床位总数的比重达到36%。

为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状况,甘肃还设立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连续6年将养老院长、护理人员培训纳入年度重点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4.4万人次。2021年,甘肃省下发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计划2022年底前培养护理人员4万名。

此外,从2017年起,甘肃持续开展了为期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各类养老机构开展“地毯式”排查、“全科式”整治,开展“百院万床”改造提升行动,投入省级福彩公益金7840万元支持养老机构改善服务设施、开展隐患整治、强化服务管理。通过对标整改、隐患排查、能力达标等专项任务推动,养老机构法人登记率达到99.5%、重点安全隐患整治率超过96%,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榆中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小堂表示,甘肃近7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但目前甘肃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尚不完善,已有的机构设施多数陈旧简陋,增加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将是今后甘肃养老的重点建设领域。各级财政应向农村倾斜,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供给,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