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持续推进“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通
浙江省近年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科技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科创+金融”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合作手段持续丰富,为科创大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新华财经杭州4月2日电(记者吕昂)浙江省近年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与资金链各要素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如今,浙江的科技金融内涵已从科技贷款发展到股权投资、科技保险、科技租赁、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投融资中介服务等诸多领域,全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科创+金融”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合作手段持续丰富,为科创大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科创实力“贷动”创新企业发展
“没想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能换来贷款。”浙江气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先生说,公司在智能水槽式洗碗机领域有160余项专利,凭借温州当地评定的“科创指数”,近期从瓯海农商银行申请到了400万元贷款。近年来,温州持续探索让科技型企业可通过综合考评获得的“科创指数”进行融资。今年2月,首批试点的瓯海区落地“科创指数”融资模式,由试点银行代表瓯海农商银行向瓯海区科技企业授信20亿元,并与区科技局签订“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科创指数贷”已向110多家瓯海企业授信1.25亿元。
据浙江省科技厅介绍,浙江当前正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一揽子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模式、新工具、新机制,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贷款中心、科技支行、科技保险公司等专营机构,发挥金融资源带动和激活效应。
去年下半年,浙江省科技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金融机构推出“浙科贷”专属融资服务项目、“创新保”专属保险服务项目。其中,“浙科贷”对于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可在同类型企业免抵押担保贷款额度的标准上增加30%以上额度,增加1年以上贷款期限,在同等条件下给予最优贷款利率;“创新保”专属科技保险,将按保险条款约定的保险责任,对研发项目失败的企业或科研机构给予赔偿,保额最高300万元。这类创新金融产品目前备受浙江科创企业的关注。
统计显示,当前浙江科创投资日趋活跃,省创新引领基金总规模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跟投260.95亿元,子基金70%以上投向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投向三大科创高地领域企业。银行信贷支持创新力度也不断加大,全省科技贷款余额超10000亿元,涉及科技企业3万余家,覆盖面达50%以上,为科创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
打造多层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具备多层次、多元化服务功能、符合科创企业发展特点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年初,科技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具有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惠及民生发展及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并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
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在浙江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具体包括: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发展通道,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和特色金融服务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支持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科技创新投资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支持法人银行健全服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内部科技金融管理部门、专营机构或科技支行等,促进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搭建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实验平台,支持探索依法依规开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份份额二级交易市场发展;支持杭州、嘉兴创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大金融支持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力度等举措。
同时,方案还提出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关部门将支持浙江建设完善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探索完善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体制机制,完善信息披露、组织交易、交易鉴证等机制,开展技术转移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权益分享机制,制定责权利相匹配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并将审慎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市场化风险补偿试点。
3月初,由央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也明确要求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包括: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支持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探索形成与科创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专业化业务管理体系;在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鼓励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充分发挥与其子公司的协同作用,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支持杭州市建设国内现代科创金融体系实践窗口和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带动嘉兴市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等。
“投资+信贷”共建科创金融生态圈
面向未来发展,专家建议浙江省进一步打造适应创新发展趋势的新型科创金融体系。精准匹配各阶段、各环节、各类型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以金融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以金融“小循环”带动经济“大循环”。
一是推动风险投资要素集聚,打造创投“浙江品牌”。一方面,以浙江股权交易所、钱塘江金融港湾、山南基金小镇等平台为依托,积极引入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强化补助政策,打造创业投资集聚区,提升浙江省创投氛围。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浙江创投品牌,充分发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支持优质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国内外高端研发项目的投资,重点培育具有国际和全国影响力的创业投资品牌企业,提升浙江本土科创金融服务专业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产业基金引导机制建设,聚焦重点科创领域。建议以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科创产业布局为导向,通过“直投+专项+母子基金”结合的投资方式,对区域内的科创产业主动做出选择,与市场热点项目做好错位匹配。同时,可优化引导基金返投标准,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基金管理人增加区域内科创产业投资额度,加强政府基金的引导功能。
三是构建良好的科创信贷服务生态,积极筹建科技银行。专家建议,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鼓励具备良好科创客群以及数据基础的银行机构开放其科创领域的服务场景、信贷资产和风控手段等,将金融服务嵌入科创产业链,促成科创领域的资金和资产精准对接,促进金融机构间相互补位,打造良好的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同时,积极推动组建专业科技银行,同政府、孵化器、产业园区进行多渠道合作,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科创金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