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生命周期发力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
上海全面贯彻落实“浦江之光”行动,营造人才、技术、市场、金融资源共创共享的服务平台,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以全生命周期为发力点支持完善科技金融生态圈,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
新华财经上海4月6日电(记者王淑娟)近年来,上海全面贯彻落实“浦江之光”行动,营造人才、技术、市场、金融资源共创共享的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以全生命周期为发力点支持完善科技金融生态圈,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截至2021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536.56亿元,较年初增长33.4%;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贷”“微贷通”等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项目累计服务企业3331家次,支持贷款金额123.89亿元。
“3+X”科技信贷体系不断完善
上海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已连续四年全国居首。截至2021年末,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5.96万亿元总市值中,上海企业总市值超1.5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在37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上海企业有59家,排名全国第二。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2021年全年新增入库企业275家,累计1557家。
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支撑。自2010年被列入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以来,上海已逐步探索并形成“1+4+1”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并通过不断完善“3+X”科技信贷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
上海市科委发布的《2021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3+X”科技信贷产品不断完善,“科技履约贷”完成科技信贷26.69亿元,600家企业获贷;“小巨人信用贷”完成35.49亿元,187家企业获贷;“科技微贷通”完成0.195亿元,11家企业获贷;“高企贷”完成1521.63亿元,3983家企业获贷。
为支持科创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早在2019年科创板开市后不久,上海就发布了《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浦江之光”行动)。该行动主要围绕企业储备、政策扶持、资源匹配、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结合上海科创企业培育实际情况,通过完善一套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区区联动、跨区交流的协调推进机制,搭建科创企业和政策工具两个资源库,服务于企业孵化培育、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三个关键环节,集聚金融市场、股权投资、长期资金、中介机构四类资本要素,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成长性高的科创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2020年1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框架,为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加快形成制度保障体系。其中,为加大对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条例》提出了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组织、风险控制和激励考核体系,开展融资服务创新,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等要求。
科技型企业不再着急等“贷”
记者获悉,上海2021年全年科技信贷授信规模1583亿元,服务科技企业4793家,同比分别增长6%和18%。此外,上海市科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于2021年9月正式推出“科创助力贷”产品,进一步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体系,提升科技金融覆盖面和影响力。
“科创助力贷”具有无须抵押或担保、贷款利率不高于4.5%、审批高效、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等特点,契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的融资需求。该产品将服务对象“下沉”至初创型科技企业,只要符合“无不良信用记录且未资不抵债”等标准,注册地在上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可通过登录上海市“一网通办”或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申请这种贷款期限为1年以内的信贷产品。
相较于传统科技信贷产品,企业获得“科创助力贷”的时间缩短了7-10个工作日,银行贷款产生的风险损失将由创业中心和创业基金会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补偿。由于政府机构的政策引导和风险共担,“科创助力贷”让试点合作银行在支持孵化初创企业方面更有信心。记者从上海市银保监局获悉,“科创助力贷”平均年化利率为4.21%,致力于解决企业初创期研发和经营资金问题。
上海哲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2月23日成为建行上海市分行“科创助力贷”的首家受益客户,并当场支用贷款85.1万元。该企业此前已在建行获得40万元“小微快贷”,但因后来陆续中标几个环保工程项目,研发投入有所增加,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一定压力。恰逢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科创助力贷”,贷款审核通过后,企业可通过线上渠道实现随借随还。
随着“科创助力贷”试点、“科技履约贷”优化、“科技信贷生态链”不断补充和更新,上海科技型企业不再着急等“贷”。
上海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上海科技金融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辖内科技金融供给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经营机制体制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金融创新进一步丰富。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过程中,上海还将培育更多专营机构,积极推进建设科技信息数据共享平台,鼓励科技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进一步发挥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主力军的作用。
银行相继定制专项服务方案
在支持科创企业、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农商银行一直是行业先行者。截至2021年末,该行科技企业贷款规模已近530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500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在上海全辖占比已超过11%,连续5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的“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称号。
“科创企业有着轻资产、研发久、高成长的特点。财务数据不好看,能不能贷款?整个行业刚刚起步,能不能贷款?对相关领域还不太了解,能不能贷款?这些现实问题都很大程度上限制着银行行动。”上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既然要扶持、培育科创企业,银行就应该在企业最困难的初创阶段介入,这样才能给科创领域更多希望、更多惊喜。
上海农商银行探索出一套“创投型”信贷机制,该模式突破传统信贷“看过去”“重抵押”的做法,更注重“看未来”“重成长”,在风控和评审模型中调整传统财务指标的考评权重,更注重对实控人及核心团队、研发能力等非财务因素的审查和评估;持续加强行业研究,及时把握最新动向;深化与券商、PE/VC等外部机构合作、听取行业专家意见,探索面向初创型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
2012年,上海农商银行设立上海农商银行张江科技支行,这是上海市首家科技专营支行,也是上海农商银行“创投型”信贷机制的先行者。经过近10年发展,该支行在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与服务客户数方面均位居全市7家科技专营支行之首,获得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认证及入选科创板上市培育库的科技型企业占支行全部授信客户的90%,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
通过不断探索优化,上海农商银行服务科创的金融产品已覆盖科技型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过程,包括针对初创期的“启航贷”“科创助力贷”等,针对成长期的“高企贷”“员工持股贷”等,针对成熟期的“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等。
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张江科技支行“创投型”信贷模式和理念已逐步复制推广至全行。履约贷、创业担保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浦江之光”科技金融专项方案从最初由张江科技支行先行先试,到基本覆盖上海农商银行上海地区全部分支行,上海农商银行已在全行范围内树立起科创金融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