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灵活就业保障与激励政策需创新完善

新华财经|2022年04月15日
阅读量:

近年来,灵活就业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就业形态。天津针对灵活就业创业者推出了系列帮扶举措,从政策上为其减轻负担、增加保障。专家表示,随着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还需更加灵活、创新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

新华财经天津4月15日电(记者王宁)近年来,灵活就业因其新颖、自由等多重优势,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就业形态,为疫情下的求职者打开了“一扇窗”。记者采访了解到,天津针对灵活就业创业者推出了系列帮扶举措,从政策上为其减轻负担、增加保障。专家表示,随着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仍需更加灵活、创新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

灵活就业多重优势获青睐

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就业形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迅猛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业形态,为缓解疫情下的就业难题打开了“一扇窗”,而灵活就业的多重优势是其受到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广大求职群体青睐的原因。

——形态多样,工作自由。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自由摄影师、时尚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近年来,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而这些工作的灵活、自由是重要原因。今年28岁的一米(化名)已从事旅游博主两年有余。“白天游山玩水拍摄,晚上修图剪片,这项工作每天都是假期,每天都没有假期。”在她看来,形式自由、地点灵活的工作模式很有吸引力,几年来收获了朋友、流量和金钱,旅游赚钱梦想成真。

——工作体面,收入可观。“灵活就业并不完全是零敲碎打,也可以成为高质量就业。”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说。该公司面向全国范围内10000多家平台企业和6500多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服务。统计显示,灵活就业收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视频创作者月收入同比涨幅达15.2%,自由设计师、自由程序员、调研分析师等高知识高技能职业人均月收入过万元,成为灵活就业的“收入高地”。电商平台美团发布的《生活服务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显示,生活服务业灵活就业从业者的平均年收入为60732元,比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57727元略高。

——升学缓冲,一举两得。记者了解到,新就业形态一定程度上还为部分高校毕业生正式工作或继续深造之前建了一个“缓冲带”。受疫情影响,一些高校毕业生成功申请国外硕士项目,但只能在家上网课,灵活就业岗位通常会成为他们选择兼职的重要方向。“一边理论,一边实践,工作、学习两不误,还有钱赚!”山东艺术学院毕业生孙潇逸说。

灵活就业创业帮扶推出新政策

面对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群体,政策上的帮扶不可或缺。记者从天津市人社局了解到,天津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针对灵活就业和创业者推出了一系列社保服务和补贴政策,为其减轻负担、增加保障。

一是灵活就业人员可参保登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副处长杨天顺介绍,灵活就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主要从事快递、外卖、群众演员、网络主播、自媒体、文案写手等工作。在天津,这类人群可以进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目前已开通柜台现场办理、“天津人力社保个人网厅”以及“天津人力社保”手机App等多种渠道,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利服务。

二是灵活就业社保有补贴。根据政策规定,对毕业两年内的天津市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给予最长2年三项社保补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补贴标准为最低缴费标准的2/3。高校毕业生办理灵活就业登记后,到常住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提出补贴申请,符合条件的便可按月获得相应的补贴资金,一定程度降低其社保缴费负担。

三是创业可享受免费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着财富创造、高质量发展,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天津相继出台了各种创业支持政策。比如,对全日制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生,毕业5年内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在津首次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天津市全日制高校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还可以申请首次创业补贴,包括最长3年五项社保补贴和1年岗位补贴。岗位补贴标准为天津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40%。社保补贴标准按照天津市当年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和单位的缴费比例确定。

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还需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就业形态未来将层出不穷,且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还需建立更加灵活、创新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以增加灵活就业的吸引力。

首先,完善灵活就业的法律法规。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认为,目前关于灵活就业的界定和保障还不够明确,建议适时修改相关法律,为灵活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提供法律遵循,相关部门也要按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帮扶政策,让各地落实有所遵循。杨晖建议,在《劳动法》中应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明确劳动关系的边界,以便于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其他用工关系或民事关系,实现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其次,加强平台经济激励和监管。孙佑海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合理设定互联网平台经济以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规则,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中介服务企业等降低服务费、加盟管理费等,吸纳更多劳动者选择新就业形态。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来华表示,在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力度,规范引导企业建立可持续的运营和盈利模式。

第三,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多位专家认为,今天的新就业形态或是明天的主流就业形态,高校及家长应摘掉有色眼镜,以包容、鼓励的态度对待不断涌现的就业形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鞠娴妹表示,过去学校曾将一些新就业形态的岗位拒之门外,但如今,社会对直播、在线教育、网络设计师等新就业形态的认同度逐渐升高,部分岗位的收入也很有吸引力,未来将持开放态度向学生推介,希望未来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努力营造鼓励灵活多元化就业的良好氛围。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