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贵州:金融定制服务“精准滴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华财经|2022年05月27日
阅读量:

针对产业发展实际,贵州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定制服务”,探索破解准入、担保、抵押等难题,助力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金融活水注入“三农”创造良好条件。

新华财经贵阳5月27日电(记者肖艳)近年来,针对产业发展实际,贵州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定制服务”,探索破解准入、担保、抵押等难题,助力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联合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贵州银保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省财政厅、贵州农业农村厅和贵州乡村振兴局建立了贵州省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协力推进有关金融支持工作,为金融活水注入“三农”创造良好条件。

金融服务下沉 “活水”精准滴灌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孙家坝镇的双山村,村里发展的1000亩脆红李产业这几年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这两年村里集体经济分红了6万多元。”村主任黎强说。

黎强介绍,以前村子主要靠种植传统作物为生,村民田地分散、没有规模效应,经济效益不高,大部分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后来村里调整发展思路,尝试发展脆红李产业,集体经济面貌有了很大转变。

“2021年贵州省信用联社帮扶工作队、县农商行对我们这里进行了结对帮扶,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在他们的产业资金帮扶下,我们村建成了自己的干粉厂,还有292户农户获得授信1794.9万元。村民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黎强说,去年开始,双山村产业发展又有了新提升。

记者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了解到,贵州省金融系统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部门联合建立了贵州省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协力推进有关金融支持工作。

为提升服务精准度,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会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收集了21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并推送给金融机构。同时推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流动性补充和结构性引导双重功能的发挥,引导大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市场主体和重点领域的资源倾斜,加强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合作。

此外,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还联合贵州银保监局对省、市、县三级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同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支付环境建设,促进改善金融生态;推动涉农金融机构持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截至2022年3月末,贵州省支农(扶贫)再贷款余额456.54亿元,位居全国首位;3月末贵州省涉农贷款余额1.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06.7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为768.65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建档面达100%;评定信用村13494个、信用乡镇1092个,覆盖面分别为84.2%、80%。

创设定制服务 破解准入、担保、抵押难题

记者了解到,为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制定了《2022年贵州省信贷政策指引》,重点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广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保单、农机具等抵押贷款业务,助力拓宽“三农”融资渠道。

积极创设定制信贷产品。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发了《金融支持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了“贵椒贷”“贵禽贷”“黔猪贷”等产品;指导行社推出“兴村贷”“合兴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合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

贵州农信还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人授信与个人授信结合起来,按照“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主体法人贷款、成员农户贷款方式,逐步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覆盖面。农行贵州省分行则通过数字化转型,将贷款办理模式由过去的线下人工审批逐步向线上系统自动审批转变,贷款办理效率大大提高。截至4月30日,农行贵州省分行今年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94亿元,为近10万农户提供信贷融资服务。 

着力解决贷款准入难题。农行贵州省分行尝试推出“一县一方案”,结合各县产业实际情况,差异化设计准入条件、标准化设计调查流程,将准入条件表格化、信贷资料清单化、调查报告模板化,对同类型客户进行批量化支持。如提供的“毕节纳雍竹荪产业扶贫贷”对产业种植面积予以突破,“黔东南州油茶产业扶贫贷”从种植面积或产值方面明确可直接认定为“支持类”客户条件。

在担保上,主要从风险补偿金、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创新抵押物等方面开展业务。风险补偿上,由政府出资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对发放的贷款进行担保,按照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账面余额放大一定倍数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农行贵州省分行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合作,从省级层面开展了“黔菌贷”“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短期贷”业务;政策性担保上,在省级层面直接与省农担合作,开展风险分担业务。如农行贵州省分行与贵州省农担按照“20%:80%”的比例承担贷款担保责任,其中农行承担的20%风险敞口采用信用方式。针对某些具体产业,开展了银政担三方合作;对于个人50万元、法人(含合作社)100万元以内的贷款,贵州省农担接受信用保证反担保方式等。

仍需多方合力 助力长远发展   

尽管贵州金融系统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推出“定制服务”,但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的客观现实仍然存在,除了金融助力,还需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培训、引导,以促其长远发展。

首先,目前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大量客户资金收支不通过法人账户流转,相关金融部门难以收集客户财务报表并掌握客户真实资产和生产经营情况。有鉴于此,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对其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财务、税收等方面的培训,引导他们规范发展。

其次,传统农业生产风险高,抗风险能力弱,受旱灾、冰雹、洪水、病虫害等灾害影响大,一旦亏损无法保障还款,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风险将增加。建议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加强农业保险参与度,明确责任鉴定,将病虫害等列入保险条款,提升农户投保意愿,以保障经营主体收益。

第三,建议推进资产管理智能化发展。目前,贵州省信用联社正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共建“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完善资产、资源、资金监管手段;通过智慧乡村管理系统,以数字化赋能村级党务、村务、金务的科学化管理。建议可进一步推动农林牧渔业的资产管理智能化发展,进而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介入,做好畜禽资产抵押融资等。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