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全球化面临重构 中国有为有位  

新华财经|2022年06月29日
阅读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持续影响下,国际体系面临重置,全球化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专家判断,亚洲和中国将在未来的全球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新华财经北京6月29日电(记者韩婕)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持续影响下,国际体系面临重置,全球化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化行至新十字路口的时代背景下,日前多位专家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表示,尽管全球化发展过程并非坦途,但只要市场经济不会终结,全球化就会继续下去,世界正在从无限的全球化走向有限的全球化。

考虑到当前美国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兴趣大幅度下降,专家判断,亚洲和中国将在未来的全球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开放心态和全球化视野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真正从挑战中找到机遇,增加就业机会。

“全球化不会终结”

多位学者认为,尽管遇到诸多障碍和反复打击,但只要市场经济不会终结,全球化就会继续下去。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化不会终结,因为其真正动力是市场经济。”

纽约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教授、北大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张旭东也认为,如果把资本主义全球化理解为现代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从来未在和谐、光滑的“历史地表”上扩展,而是成长于各种矛盾冲突和社会障碍中。所以,“当前的境况不是逆全球化和去全球化,而是符合全球化历史的发展趋势”。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尽管从大趋势来看,由于美国当前经济产业空心化、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引发美国霸权衰落焦虑,使得美国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兴趣大幅度下降,但全球化大趋势仍未改变,只是全球化的形势与方式正在出现变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郭忠华也表示,尽管全球化在某些领域有所回潮,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却更加强劲,比如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领域等。

世界正迎来“亚洲世纪”

随着中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成为第五大经济体,以及韩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业内认为,21世纪无疑将成为“亚洲世纪”。考虑到当前美国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兴趣大幅度下降,专家预计,亚洲和中国将在未来的全球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全球化的走向取决于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博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认为,无限的全球化正在走向有限的全球化,全球化减速,全球化的动力也在发生变化。市场逻辑是推动全球化的因素,而民粹主义、大国战略竞争等政治逻辑则会抑制全球化。

吴心伯表示,“全球化发展过程并非坦途,但也无绝路。迈过了21世纪的门槛,世界正迎来‘亚洲世纪’,亚洲和中国未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要推动中日和中欧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合作,中日主要是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内合作,中欧要继续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因为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全球化主要动力。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也指出,全球的投资贸易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互联网、物联网、空中导航系统、人工智能、下一代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应用发展都是为了互联互通,都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它的必然结果都会使全球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不是脱钩、对抗、阻断。

中国应如何做?

CCG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表示,随着全球化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在这个特殊时间点上,可以在后疫情时代、后俄乌危机时代,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再繁荣发挥关键的引领作用,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强调,新全球化要素的重要供应者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一致。“一带一路”是当前最大的投资板块和贸易板块之一,以中国为原动力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正向沿线国家延伸。“一带一路”还可以带动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这也可视作广义的“一带一路”。展望未来,黄仁伟认为,“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绿色、健康等领域扩展,将成为全球化的新内涵。

在中国如何发挥作用方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提出了六方面建议:要保持清醒和战略定力,从战略全局、历史长局和世界大局认清全球化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强化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要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内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对外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持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壮大促进全球化的积极力量;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要积极引导全球化的发展导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方向发展;要有效提升参与全球化的能力建设,从全球化战略优化、公共产品供给、合作理念转变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要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共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美丽清洁的世界。

对于中国参与并推动全球化的路径,在由CCG理事长王辉耀和CCG秘书长苗绿撰写的《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中提出,中国要凝聚华人华侨的力量,沟通全球构建共识;可以儒家文化圈为纽带,推动打造亚洲国家的新结合;以“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助推欧亚非互联互通;提升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增进中欧友好关系,发挥欧盟在大国协调平衡中的作用;打造中美良性竞合关系,管控分歧,拓展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机制支撑。

“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开放心态和全球化视野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真正从挑战中找到机遇,增加就业机会。”屠新泉说。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