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以创新促转型 格力打造“中国智造”示范样板

新华财经|2022年09月30日
阅读量:

作为家电行业领跑者,格力电器一直秉承自主创新理念,不断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研发创造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产品,用实际行动打造“中国智造”示范样板,助力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家电行业领跑者,格力电器一直秉承自主创新理念,不断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研发创造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产品,用实际行动打造“中国智造”示范样板,助力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创新驱动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唯有自主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家电行业领跑者,格力电器一直秉承自主创新理念,下大力气进行研发创新,实现了诸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同时在标准制定国际舞台不断输出“中国智慧”,用实际行动打造“中国智造”示范样板。

2012年以来的十年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是过去21年总和的4倍,净利润是过去21年总和的9.2倍,纳税是过去21年总和的5.7倍,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绩的背后,反映出格力电器致力于以自主创新的核心科技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从消费品制造到智能装备制造不断突破,全力践行“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目标。

走进格力电器生产车间,就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5G、AI等先进科技充分融入生产的场景:集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全产线虚拟仿真实现了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到制造执行的全流程数字化;产线上,烙刻着格力品牌标志的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高质量完成各项质检工序,产线工人加工动作规范比对高效提升工艺优化;车间通道上,AGV导航车与智能电子仓实现智能调度、精准配送……高度自动化已成为格力工厂的常态。

格力配图1.jpg

格力电器提出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源源不断的投入与创新让格力实现了家用电器全部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制造。格力从依赖别人的核心部件到实现自主研发智能装备,不断提升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今格力智能装备已实现覆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物流、智能环保设备、工业自动化五大品类,产品规格超过100种。

经过长期沉淀积累,截至2022年8月,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1017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468件;累计发明专利授权15690件,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目前拥有35项“国际领先”技术,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3项、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2项、纽伦堡发明展金奖6项。

格力电器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更成为行业标准制定的佼佼者。根据2021年度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格力电器19类产品、385个产品型号、24项标准上榜,是家电行业中入选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至此,格力电器已连续四年入围,彰显格力电器在标准制定方面卓尔不群的成果。

与此同时,格力电器在标准建设领域国际化进程中不断输出“中国智慧”。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高票连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冷和空气调节技术委员会制冷压缩机的实验和评定分委(ISO/TC 86/SC 4)主席。

ISO/TC 86/SC 4是制定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的权威国际组织,董明珠此次连任ISO国际制冷压缩机分委会主席,不仅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各成员对董明珠任职期间所取得成果的认同,更是对中国在制冷压缩机领域创新能力的肯定。

今年格力电器牵头制定的IEC TS 63349-2:2022光伏直驱电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国际空白,也成为格力光伏空调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据介绍,格力电器还参与了美国和加拿大空调电气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协助巴西、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相关标准制定,努力在国际标准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创新才能改变这个世界。只有创新,才能有可持续发展。”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以自主创新书写了行业的发展历史,以核心科技扛起了中国制造的大旗,以探路者和创新者的角色见证了中国制造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多元发展 把握消费升级趋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持续演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发挥空调市场占有的优势,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推进销售模式向“新零售”转变,是格力电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格力电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013年起,格力电器相继进军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已经从专业空调生产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目前,格力智能装备不仅为自身自动化改造提供先进设备,同时也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格力电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研发技术紧紧围绕着健康、节能、舒适的开发原则,积极迎合并引领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格力电器从空气防护、病毒检测、物体表面杀毒防护等多方面为消费者撑起健康“防护伞”,以核心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考虑到消费者对于健康家电的需求,格力电器推出“猎手”空气净化器、消毒液制造机、除甲醛空调、热泵洗护机等产品,为消费者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生活。在疫情后的复工复产中,格力“猎手”系列空气净化器为医院、码头、酒楼、学校、机关单位、商场等提供保护,并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助力全球抗疫。

疫情对线下店铺造成了严重打击,但同时也加速了线下市场消费向线上转移,大众的消费习惯被深刻改变,线上消费规模愈加庞大。在此背景下,董明珠开始尝试线上直播,通过直播不断探索“新零售”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渠道相结合,保障了格力线下100万经销商的就业问题。

如今,格力电器已在“新零售”渠道改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在订单管理流程数字化方面继续完善,持续推进全国仓网优化建设,构建以“基地仓+区域仓”为载体的智能仓储群,全面升级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可视化。目前,格力“新零售”改革已在局部地区试点成功,从下单到送货整个流程均已打通,系统具有商品智能寻源、仓库就近发货、政策自动结算、全流程可视化等功能,通过“新零售”渠道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勇担使命 大战大考彰显担当

格力电器始终坚持“让天空更蓝,让大地更绿”的美好愿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坚持“纳税为荣”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民族企业的担当。正如董明珠所言,一个企业家要有报国的情怀,国富民强,国家强大,我们才能过上美好生活。

纳税是企业应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纳税金额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价值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董明珠曾表示,格力电器一直以来坚持“纳税为荣”的理念,企业的真正实力体现在对国家的贡献。2021年度,格力电器缴纳各种税金94.4亿元,累计纳税1466.99亿元,有力支持了国家和地方财政,切实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格力电器已在绿色低碳之路深耕数十年,围绕节能减排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2012年,格力电器开始研发“不用电费”的光伏空调;2013年,自主研发“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2017年,推出局域能源互联网系统,并应用于智能家居,光伏未来屋应运而生;2021年,基于光伏技术研究基础的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荣获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最高奖。“零碳源”空调技术的研发,彰显了格力积极应对这场气候保卫战的实力与信心,也是格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让天空更蓝,让大地更绿”的重要战略举措。

此外,格力电器将资源再生、经济循环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全力打造从设计制造到回收处理的绿色闭环产业链。截至2021年底,格力再生资源已累计处理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4000万台(套),报废汽车7万多吨,已转化再生铜料、铁料、铝料、塑料总计约60万余吨。据估算,格力通过资源再生,实现减少原油资源开采约160万吨,节水约39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量约200余万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格力电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秉持“国家需要,格力就造”的宗旨,持续贡献科技力量与企业智慧,不断创新推出产品运用于抗疫前线,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民族企业的力量。

疫情发生初期,格力紧急成立研发小组,仅用55天便研发出可杀灭空气中99%以上新冠病毒的“猎手”空气净化器。2020年2月,格力成立格健医疗公司,专项生产口罩、测温仪、护目镜、消毒液制造机等紧缺防疫物资。2020年4月,格力斥资1亿元成立格力新辉医疗装备,从事医疗机修、实验室设备的研发。依托于制造业领域30年经验积累,格力研发出全国首台移动P2+核酸检测车,填补了中国在此科技领域的空白。格力中央空调先后为火神山、雷神山、北京小汤山、珠海中大五院凤凰山等全国几十家方舱医院提供紧急服务。

格力配图2.jpg

在大战大考中,格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份优异的企业答卷。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格力电器一样勇担重任的民族企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张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