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江苏破障创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新华财经|2023年03月27日
阅读量:

江苏省委、省政府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聚焦“三大使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服务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浙皖相互赋能,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江苏担当、作出江苏贡献。

新华财经南京3月27日电(记者朱程)近日,沪苏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跨S2特大桥主墩首桩顺利浇筑完成,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长钢轨供轨工作全部完成。这是江苏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聚焦“三大使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服务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浙皖相互赋能,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江苏担当、作出江苏贡献。

创新体制机制 落实中央部署

不久前,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苏州昆山市淀山湖镇、周庄镇和锦溪镇纳入示范区协调区范围。

“‘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较高,不论是生态保护项目还是产业项目,需要地方投入的要素资源都较多,三镇中单拎一个出来很难满足。我们希望通过三地‘小一体化’来对资源进行统筹,匹配长三角‘大一体化’需要。”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姝说。近年来,昆山按照“区镇合一”目标,委托昆山旅游度假区管理锦溪镇、淀山湖镇、周庄镇。同时探索应用EOD模式(指以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将生态环境治理与创新产业发展有效融合、一体实施的开发模式)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先行先试。近年来,江苏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系统构建“1+1+3”(实施方案、重点任务、三重清单)的战略实施体系。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印发实施80项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研究制定6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以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的方式,压实部门地方责任。

一批源自基层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涌现。在苏州吴江区,当地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同向发力,按照“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要求,聚焦“8+1+2”(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管理和信用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碳达峰碳中和和共同富裕)11个重点领域,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体现“一体化”和“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场景和制度创新案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目前,在已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经典案例中,吴江入选数量连续领跑。吴江区“跨界联合河长制”“工业生态‘数字管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近日,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合资成立的连云港互连集装箱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双方将加强合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支撑。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杨龙表示,连云港港将持续在港口能级提升、先进管理理念引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贯通海陆链网、创新服务举措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和装卸水平,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瞄准国际竞争,凝聚区域合力,这是江苏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合计实现生产总值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各省市之间产业联系密切,经济互补性高。抓住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近年来,江苏积极发挥自身在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在补齐自身短板的同时为长三角产业融合发展贡献长板。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2021年,借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经验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旨在面向长三角区域构建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和产业需求于一体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根本任务是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关键是一体化地征集产业需求和一体化地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说。

锚定科技创新主航道,江苏正加快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为长三角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赋能。从苏州实验室成功创建国家实验室,到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云原生算网操作系统,再到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竣工、首台套满负荷运行,一系列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202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0%,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300多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2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7万家,拥有无锡物联网、徐州工程机械、常州新型碳材料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瞄准民生关切 释放一体化红利

在江苏省南通市,上海第三机场预计将于今年底动工建设。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上海机场怎么建到了南通?疑问的背后是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区域加速融合。随着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推进,曾经位于交通末端的南通正在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都市圈、生活圈。在“南通上班,坐公交车去上海生活”,已成为不少创新创业者的选择。

紧抓民生需求一直是江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强化交通互联增进民生相通的同时,江苏持续强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目前,已有1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持续推进目录统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院实现全覆盖;完成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长三角协同立法,旅游、出行、文化体验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苏州市吴江区,近年来,当地开展示范区异地租赁提取创新试点,公积金中心汾湖服务点获评全国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表现突出服务窗口。

在苏州昆山市,当地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上作出新探索。先后引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机构,加快集聚长三角区域优质科教资源。同时打造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机构,从课程设计、教师选聘等方面接轨国际标准,吸引不少上海家长送孩子来昆山求学。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江苏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项目库(表)》中的303个重点项目已有14个完工,166个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江苏正聚焦“水乡客厅”、沪苏嘉城际铁路、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等工程加快发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多江苏贡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