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大连长海县:立足海洋助力产业振兴

新华财经|2023年04月24日
阅读量: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以蓝色经济为特色、创新驱动为内核、业态融合为导向的海洋生态经济,迈出向海图强新步伐。

新华财经沈阳4月24日电(记者李宇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当地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以蓝色经济为特色、创新驱动为内核、业态融合为导向的海洋生态经济,迈出向海图强新步伐。

海洋牧场成就“蓝色粮仓”

驾着小船驶向黄海深处,黛蓝色的海面上,成片彩色而透明的浮球随海浪起伏,看不到边际,其间浮筏和网箱有序排列。在网箱深处,鱼、海胆、牡蛎等各类海产品在这里生长、繁殖。

这就是长海县独具特色的海洋牧场。据当地渔民介绍,海洋牧场避免了近海养殖对当地生态的破坏,通过在选定的海域内用网箱围出适合海产品的生长环境,渔民定期巡护、检查、投喂,就可静候投放的苗种实现丰收。

地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的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由195个海岛组成,海岸线长359公里,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70多倍。

广袤的海域面积也成就了长海县以海水增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海岛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其中,海水增养殖业是长海县的支柱产业,包括贝类、藻类、蛤类、螺类、鱼类、棘皮类等6大系列20余个增养殖品种,是全国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

近年来,长海县围绕生态保根本、海洋促振兴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海洋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传统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积极推动产业强链和价值链提升,努力建立现代化海洋生态经济体系,全力打造国家现代海洋牧场先导区。

据了解,长海县加快养殖苗种优化和更新换代。在不断优化海胆、海参、扇贝、生蚝、藻类等经济类养殖品种规模的同时,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优良品种引进和养殖试验。近三年,争取到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13个。 

同时,长海县着力推动渔业装备升级,启动了全市首个三产融合式深远海坐底式网箱项目,总体规划投资9.29亿元,将建设大型坐底式网箱2座、海珍品养殖网箱8座以及配套航船等设施。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2.77亿元,建设直径100米的坐底式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1座,可实现经济鱼类养殖、初加工和海上休闲旅游等功能。

2022年,长海县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家、新建成3家(累计获批16家、建成8家);实现渔业水产品产量65.65万吨、增长9%,渔业产值91.4亿元、增长12.7%,渔业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  

“数字+服务”赋能产业发展

海域面积宽广,给长海县带来的不光是丰富的资源,也有特殊的烦恼。由于长海县是海岛县,县与市之间、岛与岛之间往来主要靠船,受航班时刻和天气影响,交通较为不便。“以往我们办证照都要搭船去县里,不仅费钱费力,有时候还得跑好几趟,耽误不少时间。”广鹿岛镇柳条村的海参养殖业户战德壮说。

为解决岛上渔民办事难题,长海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在广鹿岛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辟了帮代办的窗口,像海域使用权证等一些以往需要渔民、企业自行离岛办理的业务,现在都可以由镇工作人员帮助代办,就连往来船费都由政府承担。

同时,长海县还开展了“便民惠企春风舟”行动,县税务部门主动上门,帮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有了上门辅导,我们顺利退税一百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去年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现在企业已经围绕海洋资源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体系。”位于小长山岛镇的大连昌海全福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舒说。

就像庄稼地需要日常看护一样,海洋牧场也需要定期巡查,以应对各种气象变化,特别是防范偷渔偷盗行为。“海上看护历来是难题,沿海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对偷渔偷盗行为及时布置警力处理。”长海县公安局副局长谢纯刚说。

为此,长海县建立了望海大数据智慧海洋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遥测等技术实现全天候监管,为养殖户提供养殖区域看护、船舶入侵预警、养殖生产信息辅助等服务。2022年,长海县还在广鹿岛镇成立了北海海上警务室,由公安、沿海、海警分别派驻专职警力在海上警务室合署办公,依托高清摄像头、无人机、快艇等对所辖1000多平方公里海域进行巡逻防控、案件查处、纠纷调解等内保工作,为养殖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现在有了海上警务室,警力足、出警快,有力震慑了那些偷渔偷盗团伙。我们养殖海参和生蚝也有了信心,去年底投资2000万元进行了补苗,公司年产值有望突破4000万元。”大连长海福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和说。

据了解,2022年,长海县加大海上联合巡逻执法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船艇989船次,查处违法渔船612艘,收缴违规渔具近8000个;清理无证浮筏7万亩,公开拍卖海域使用权8宗6.7万亩,清欠海域使用金2064万元;加强近岸资源保护,涵养海域122万亩,受理捕捞渔船减船转产申请113艘,海洋综合管治能力全面提升。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大连市于2022年印发《关于加快长海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以蓝色经济为特色、创新驱动为内核、业态融合为导向的海洋生态经济。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长海县坚持生态养海、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努力打造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安全可控的生态渔业。

据了解,长海县将发力海域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平台项目,统筹利用雷达、摄像头、无人机等设施,实现全县海域、船只的数字化监管;建设大连市首个海域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加强对海域各项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建立科学养殖数据库;搭建政、校、企深层合作平台,着力突破良种创智、健康养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性难题;组建长海县渔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做好企业、渔民合作社和养殖户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

同时,长海县还将推进新型绿色养殖装备应用,探索发展海上清洁生产大平台项目,积极推动大型养殖工船等现代化设施建设;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强化海洋渔业产业枯竭和近海海域过度养殖危机意识,积极探索养殖产业从近海向远海转移实施路径;实施好长山群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推动发展海洋碳汇项目。

此外,长海县将在产业融合化、延伸化发展上下功夫,推进渔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獐子岛国际海钓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知名海钓赛事品牌;利用好电商物流园,与国内重点电子商贸平台开展生鲜产地直采合作,打造海鲜直播基地;推动陆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水产品加工、仓储、贸易、冷链配送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统一经营服务、集体资产盘活等发展路径,努力培育村企合作、村村合作等海岛经济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努力打造美丽宜居海岛。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