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刘庆柱:汉文明的创新性体现在“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新华财经|2023年09月24日
阅读量:

9月23日,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开幕。主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考古学科特聘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基于其历史发展中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9月23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徐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开幕。主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考古学科特聘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在发表《“汉文明”与中华文明特性(“五性”)阐释》主旨演讲时表示,汉文明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体现在“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中,形成了在世界史中尤为突出的中国特色。

 

DSC_4417演讲人:刘庆柱.JPG.JPG

 

刘庆柱说,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核心,是其国家存在的时(历史)空(国土)及其“国民”不断裂。“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唯一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族。”他介绍,中国百年考古成果揭示,中华大地有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有着从《史记》到《明史》总计3213卷、约4000万字的国家正史文献记载,这样的历史在 “世界六大文明”乃至世界古代国家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刘庆柱认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基于其历史发展中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中国历代王朝都城,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象征的物化载体,这与古代西方世界的城市功能有着明显不同,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之一。

由汉代开启的黄帝祭祀,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标识。以汉文明为核心的国家“大一统”思想,支撑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最早中国的国家政治领袖,也是中华民族祖先,历史记载汉文明的代表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祭祀黄帝陵的皇帝,几千年来形成了国家祭祀黄帝的久远历史。自中华文明形成至今,黄帝已成为世界各地中国人的“第一国父”与“人文始祖”,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不断裂的“统一性”基础。

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裂”的“生命力”,在于其国家与国民“有容乃大”的理念,包容、和平的文明特质。对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历史发展,中华民族成员组成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内部凝聚力。对外,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丝绸之路”,成为世界古代史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和合”理念之下的文化交流活动之路,铸就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两汉时期的徐州,浓墨重彩,举足轻重。近年来,徐州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互动并进,助力汉文化传承发展、走向世界。第二届汉文化论坛通过深入研究两汉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出徐州声音,加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文化引领,为深化拓展中华文明理论研究贡献徐州智慧。(吴琼)

 

编辑:张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