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产业共链助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2023年09月25日
阅读量:

作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战略举措,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持续放大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沈阳9月25日电(记者李宇佳)“圈”内配套、“链”上招商、飞地互补……作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战略举措,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持续放大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引领产业协同

今年8月,总投资30亿元的BVMW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在沈阳苏家屯区正式开工。该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定制化智能生产车间、检验检测车间、研发中心等,将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电机总成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及电池电机等项目,为宝马配套企业及其他德国企业提供载体支持与服务。这是沈阳市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推动都市圈产业链国内外招商项目引进、实现圈内重大项目布局和上下游配套的又一成果。

汽车产业是沈阳市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占都市圈工业比重43%。其中,沈阳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1.6%,占全市工业比重50%。

发挥重点产业优势,推动区域内产业链深度合作是沈阳市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推动都市圈实现要素组合高效配置、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此,沈阳市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含机器人)、航空等8个重点产业链,建立统筹推进的重点产业市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将沈阳市产业链推进机制向都市圈各市(区)推广。同时组织各重点产业链开展都市圈产业链国内外招商、圈内上下游产业配套活动,加速产业项目协同。

今年以来,8个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强化招商引资,分别赴长三角、珠三角及欧洲、日韩等国内外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7月,沈阳鹏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118个项目实现签约,签约额达3911亿元;寒武纪智能芯片(沈阳)生态系统合作平台等606个工业项目实现落地,计划总投资额达2225.8亿元。目前,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黎明试车台、沈阳航空产业园(沈北)、BVMW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上通北盛豪华商务MPV车型升级、蘑菇车联智能网联等头部企业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将对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

共建实现产业融合

沈阳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强化沈阳核心城市示范引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沈阳在制造业上的基础与优势。为此,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都市圈工信系统围绕“都市圈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统筹谋划,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构建先进制造业“1+2+5+N”发展布局。即到2025年,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沈阳中心城市、鞍山副中心城市率先成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高地,形成5大产业协作生态圈和在都市圈内打造多个新型工业化产业核心区。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都市圈生产力布局,强化分工协作与功能互补,加强都市圈各区县(市)对口合作,加快推进头部企业都市圈内产业配套,深化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共同培育建设高品质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

目前,沈阳与本溪合作在本溪建设辽宁成大生物疫苗工程等重大项目,与铁岭、阜新分别合作推进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汽车和航空产业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鞍山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顺城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园区、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产业协作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初步构建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优势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呈现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是沈阳引领都市圈未来三年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下一步,沈阳市将积极发挥都市圈中心城市作用,坚持精准聚焦、链式拓展、创新合作,在促进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带动各市(区)提高产业协作水平,培育优势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