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县:数字乡村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以数字赋能带动产业“提智”增效,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华财经合肥11月27日电(记者王菲)数字技术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动力源。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以数字赋能带动产业“提智”增效,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技“加数”赋能
在新发展阶段,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拥抱数字时代浪潮,对于县域经济来说是全新的时代课题。
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机遇,长丰县借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柔性引进智慧农业人才,集聚科创要素,打通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激活“智慧”引擎。
长丰县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一院一园一基地”,即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智慧农业制造装备产业园和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聚焦现代农业的短板,通过政、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慧农业领域内相关科技成果产业转化。
“虫脸”识别仪、测土机器人、农业传感器……走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各种“黑科技”产品刷新了人们对现代农业的认知。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抓紧时间测试优化各种智慧农业新装备。
“我们聚焦农业机器人、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挖掘等领域,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在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副总经理余立祥看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智慧农业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于县域来说,发展智慧农业,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是关键。
长丰县以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立足发展实际加强战略布局,优化财政投入,统筹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城乡数字鸿沟,提升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政策体系、整合优质资源……长丰县树立系统思维,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统筹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催化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在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土壤肥力、农作物长势、病虫害防治等情况一目了然,来自田间地头的农业大数据在这里通过“清洗”、加工,形成支撑农业“数字大脑”高速运转的“脑细胞”。长丰县持续打通农业农村、气象、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数字资源共享,初步构建县域数字农业底座。目前,长丰县已建设256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同时,该县积极对接安徽京东、宜品生鲜等服务商,打通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
在夯实“数字底座”的基础上,长丰县加快数据挖掘,将数据要素融入农业、商贸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各个环节,探索构建各种形式的数字农业产业联合体。通过龙头带动,引导各类农业经营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激活乡村数字经济引擎。
特色产业“提智”增效
巡检机器人“紧盯”草莓生长情况,传感器和AI识别系统密切配合自动分析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温度、光度及湿度……在长丰,依托物联网和智能设备,不少草莓大棚变身“数字化工厂”。
“长丰草莓”已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全县有草莓种植农户8万多户,随着农业人口的老龄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晓虎说:“我们以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契机,加快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智慧转型,助力富民增收。”
“棚内不只生长草莓,也产出农业‘大数据’。我们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推动草莓的科学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转变‘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集成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俊说,推动农业“数智化”转型,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创新。智慧农业的广阔空间也吸引着他和他的科研伙伴们走出实验室,在这里找到科技兴农的梦想舞台。
围绕“果盘子”“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长丰县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智慧转型。
“通过病虫害智能识别和水肥药智能管控系统,不但提高了草莓的绿色品质,每亩还可节约农资、人力等费用800多元。”合肥莓福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峰说,今年他们还将加强与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科研人员的产学研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草莓附加值,同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丰草莓”品牌价值已达102.2亿元,草莓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达到99%以上,年销售量超7万吨,电商销售占比从10.1%增长到19.2%,草莓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智慧草莓小镇、吴山“贡鹅觱街”、岗集“非遗会客厅”、朱巷“古洛河粮仓”……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长丰县通过数字赋能,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绿色农业、都市观光农业,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智”理助力城乡一体化
一个码、一张图、一站式,在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外来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就可轻松查阅和体验村里的美景民俗和现代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
“我们依托城乡一体化‘智慧大脑’,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和‘互联网+乡村旅游’。”谈起未来的发展,马郢村党总支书记毕玲莉信心满满,“借助数字‘智’理,将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
依托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智慧大脑”,长丰县加快数字政府转型,释放数字红利,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强化数字惠民,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教育和医疗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目前,长丰县已建成智慧课堂学校89所,智慧班级533个,全县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达100%。同时,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长丰县实现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数据的汇聚、共享,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据了解,2020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约2.5亿元,基本实现县域城区和乡镇5G网络全覆盖,农村地区超70%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
当地政府还创新实施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通过“内培外引”,加快补齐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短板”,集聚乡村振兴人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