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做强“烤肉之都”饮食文化品牌
齐齐哈尔市依托当地良好的肉牛养殖业基础和多民族聚居形成的饮食文化传统优势,着力培育发展烤肉产业,逐步形成了从牧场到餐桌的配套烤肉产业链。
新华财经哈尔滨11月29日电(记者范迎春)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市,依托当地良好的肉牛养殖业基础和多民族聚居形成的饮食文化传统优势,着力培育发展烤肉产业,逐步形成从牧场到餐桌的配套烤肉产业链,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崛起的重要引擎。在2022年6月举办的“2022齐齐哈尔烤肉美食节”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齐齐哈尔市“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称号。
乘坐“烤肉专列”到齐齐哈尔市度周末
漫步在齐齐哈尔市的一些商业街,可以看到网红风烤肉、街边烤肉、家庭拌肉等不同特色的店铺林立。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在店铺门口排队等候就餐,成为街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周五晚上从哈尔滨坐高铁到齐齐哈尔,下车直奔烤肉店。周六早上去早市吃火烧,中午去梅里斯小镇品尝大片肉,下午去扎龙湿地观鹤,晚上再坐高铁回哈尔滨。”像哈尔滨市民刘佳佳一样,不少来自哈尔滨、大庆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已习惯了乘坐“烤肉专列”到齐齐哈尔市的周末休闲方式。“高品质牛肉配上特制的调料,味道特别棒!”刘佳佳说。
齐齐哈尔烤肉的主要工具是铁盘。先放上一小块牛油完成开盘仪式,再把配制好的牛肉放到铁盘上。大片肉铺在烤盘上嗞啦作响,烤至焦香后剪成小块,外焦里嫩,香气扑鼻,依稀附着木炭的味道。搭配紫苏叶等配菜一起入口,吃起来唇齿留香。丰富的烤品和菜品的搭配,会让食客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
在齐齐哈尔市,烤肉是一种待客之道,是生活的打开方式。对于齐齐哈尔来说,烤肉就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哈尔滨锅包肉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饮食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烤肉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意为“天然牧场”。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均有食用烤肉的饮食习惯,齐齐哈尔烤肉正因为借鉴了多民族的烤肉和烤串技艺,形成特有的风格。
“在公元900年前后的辽金时期,生活在齐齐哈尔的契丹人发明了把生肉片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烤熟的方法,形成了烤肉制作工艺的雏形。”走进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烤肉博物馆,讲解员向游客讲述着齐齐哈尔烤肉的悠久历史。到了清朝,回族人带来了牛肉的屠宰加工分割技艺。后来,烤肉逐渐走进家庭。
“齐齐哈尔烤肉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齐齐哈尔市商务局副局长周韬介绍说,经过专家考察认定,齐齐哈尔烤肉传承脉络清晰。2021年,齐齐哈尔烤肉入选齐齐哈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肉牛养殖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飞鹤、光明、蒙牛等企业相继在齐齐哈尔市投资建设养殖基地。黑龙江省齐函杨佳清真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宁说,“退役”的奶牛肉质好,自带一股奶香味儿。
随着烤肉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本具备良好基础的齐齐哈尔市肉牛养殖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齐齐哈尔龙江县,国产和牛逐渐在餐饮业崭露头角,以往的牛中“贵族”被端上大众消费餐桌。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承达介绍,2012年公司从新西兰等地引进纯种和牛1737头,目前纯种和牛已繁殖到8500头,累计改良和牛15万头。
记者近日在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共和大牲畜交易市场里看到,一车车肉牛被运进运出,交易红火。交易市场负责人介绍说,夏季交易旺季时,每周一次的牛市日交易量在七八千头,今年以来的肉牛交易总量已经超过7万头。
截至今年上半年,齐齐哈尔市肉牛存栏129.5万头、出栏31.2万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副镇长赵立冬介绍,目前,区里正在建设全新的肉牛产业数字化平台,可追踪肉牛的养殖地、销往地、产肉量等信息,还有牛脸识别系统。
平均每隔5秒钟就有一箱烤肉打包外运
在齐齐哈尔烤肉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郭旭的记忆里,以往只有在家里来了贵客的时候,才有机会品尝到烤肉。那时候没有烤肉店,都是在家里自己弄。直到2000年左右,烤肉店才出现在齐齐哈尔的大街小巷。“老百姓有钱了,吃得起了,市场有了需求,烤肉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产业。”郭旭说。
从最开始的家庭烤肉,到一口锅“烤遍天下”,再到如今根据肉质不同进行精细化分类,齐齐哈尔烤肉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变化。在街边一家牛肉生鲜店,齐齐哈尔市民刘瑞峰刚买好牛肉,准备回家自助烧烤。“在齐齐哈尔几乎家家都有烤锅。从肉铺买上新鲜牛肉,自己回去喜欢什么口味就加什么调料。”刘瑞峰说,吃烤肉已经成为很多齐齐哈尔人聚会的首选,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特别有烟火气。
在黑龙江省齐函杨佳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厂房里,几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有序操作,切肉、拌肉、上秤、包装,分工明确。公司董事长杨宁介绍,一头牛能出550至650斤肉,其中适合烤肉的大概有100斤。不同部位的肉切多厚、烤多久,都非常有讲究。在流水线传送带的尽头,一个个打包好的纸箱上贴着标有北京、浙江等全国各地地址的标签,旁边一辆货车整装待发。平均每隔5秒钟,这里就有一箱烤肉打包运出。据介绍,今年前8个月,公司网店销售额破亿元,一款拌肉在一家社交平台销售了50多万件。
官方“背书”让产品增加了品质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齐齐哈尔烤肉门店超过2.1万家,海外共有近30家,分布在韩国、日本、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齐齐哈尔烤肉门店迅速增加,“齐齐哈尔烤肉”成为平台饮食板块搜索热词。
担任齐齐哈尔烤肉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的郭旭,还是黑龙江厨仕质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公司旗下的烟火气、投脾气、接地气烤肉店已经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2023年6月18日,齐齐哈尔市发布了“齐齐哈尔烤肉”集体商标。被授权认定“齐齐哈尔烤肉”的门店,等于有了官方“背书”。“有了规范就有了品质保障。从政府层面全域授权,精选出一批代表齐齐哈尔烤肉品牌的门店,可为烤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支撑。”齐齐哈尔市商务局局长周建宇说。
周建宇介绍,目前齐齐哈尔市共推进烤肉全产业链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70.4亿元。2022年,齐齐哈尔烤肉全产业链规模达到200亿元,2023年有望超过300亿元。覆盖繁育养殖、配套种植、交易屠宰、分割加工、调料配置、酒水伴侣、冷链物流、超市门店、烤肉电商等多领域的烤肉产业链,正在齐齐哈尔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