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碳”路先行释放园区绿色发展动能
海口江东新区严格保护城市蓝绿空间夯实生态本底,以装配式绿色建筑、光伏新能源、低碳交通等为核心,按照“双碳”战略思维推进全局建设,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
新华财经海口1月10日电(记者陈碧琪)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海南省各重点产业园区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引擎,节能、环保、低碳既是其招商引资的“硬门槛”,也是园区建设与运营中的“标配”。其中,海口江东新区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中率先按照“双碳”战略思维推进全局建设的探路者,以装配式绿色建筑、光伏新能源、低碳交通等为核心,在打造“生态低碳新城”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
海口江东新区滨海临江拥湖,湿地入城,拥有优良的生态资源本底。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海口江东新区严格保护城市蓝绿空间,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夯实生态本底,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左右。
2022年2月,海口市审议通过《海口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要求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下,海口江东新区积极推行生态低碳指标,一批批高科技环保设施陆续“上架”,一座座“花园式”智能化办公楼在园区拔地而起,为入驻企业“解锁”了办公新体验。
走近海南能源交易大厦,记者看到,每层办公楼均被绿意环绕,大厦外立面采用了外循环呼吸式单元幕墙系统,空中花园和绿色中庭相映成趣。这座5A智能生态办公楼宇是海口江东新区首座获得世界权威绿色认证的写字楼,也是海南首家达到AA级装配率标准的建筑,于近日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
将视线移至日前建设完工的江东大唐总部大楼,在建筑中庭的园林景观区域,金椰、嘉宝果、桂花、三角梅等热带苗木尽收眼底。这座伫立于海口东海岸一线的骑楼风格建筑不仅美观大气,还采用了“光伏幕墙、屋顶绿化、下凹绿地、渗透性铺装”等工艺手法,并整合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绿色用能系统、低碳智慧楼宇系统,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
“江东新区蓝绿空间构建完成,城市骨架路网基本成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园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座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据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介绍,园区现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均不低于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公共建筑面积1万至2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结合土地成片开发,打造超低排放区;采取装配式建造,装配率均不低于50%。此外,园区要求新建建筑屋顶均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面积不低于屋顶面积的50%;新建的地上、地下固定停车位均配建充电桩,快慢充比不低于1:7和1:15。
在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上,海口江东新区既有“面子”的提升,又有“里子”的蜕变,生态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产业定位方面,江东新区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抓手,发挥区域航空枢纽、开发空间、制度高地等优势,聚焦临空经济、新金融等产业方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成势。2023年,江东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8%,在海南全省重点园区中排名第一。
在制度集成创新方面,自2020年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园区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0多项。在近日发布的《海口市优秀制度创新案例汇编(2022-2023年)》中,江东新区“打造数字化、低碳化、智能化散货离岸贸易流程”等4项案例入选。去年8月,国内首单采用电子提单的散货离岸贸易业务在海南能源交易大厦成功签发,该笔业务打通了矿商、贸易商、终端用户及银行的全贸易流程,实现了国际贸易提单单证的数字化流程,缩短了国际结算的整体时间,标志着散货离岸贸易海运电子提单全链条贯通,对海口离岸贸易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减碳样板
“到2025年,初步建成生态低碳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低碳新城。”
去年8月,《海口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要持续放大海口省会优势,以结构优化为突破口,以机制改革为主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坚持全领域全生命周期降碳增汇“两手抓”,率先蹚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力争在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前、作示范。在第四部分“绿色低碳示范引领专项工程”中,方案为海口江东新区推进生态低碳新城工程明确了时间表。
根据方案,下一步,海口江东新区将聚焦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新金融、数字智慧、临空经济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开发应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布局新型智慧综合能源(集中供冷)站,建设智能电网。鼓励发展电动、天然气、氢能等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应用展示区;推广绿色建筑、零碳建筑,树立江东新区建筑节能减排标杆。推进江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随着“双碳”战略稳步推进,我国各地正加快创新步伐,结合资源禀赋,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打造示范项目、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等综合性举措积极探索低碳转型路径,“零碳工厂”“零碳园区”“零碳城市”持续涌现。
为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争做“双碳”优等生,日前,海口江东新区组织召开总部经济区(起步区CBD)近零碳示范区专题会。
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近零碳示范区,一是要可持续,认真算好投入产出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入园企业参与进来,努力构建绿色降碳与经济增长“双赢”格局;二是要项目化,突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和中央绿地等公共空间,利用多样化应用场景,策划一批落地性高、示范性强的绿色低碳项目,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近零碳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