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河南西峡:用数字科技打造支柱产业建设幸福乡村

新华财经|2024年04月12日
阅读量: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以数字助农、数字助政为切口,让乡村振兴显得“科技感”十足。

新华财经郑州4月12日电(李丽静 范亚康 刘禾)作为全省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以数字助农、数字助政为切口,让乡村振兴显得“科技感”十足。

数字助农 引领农村经济新发展

食用菌、猕猴桃、山茱萸是西峡县乡村三大支柱产业,年综合效益超300亿元,有30余万人从事相关产业,贡献农民纯收入超过80%。作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西峡坚持“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与数字化发展相融合,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园打造智慧农业,推动三大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西峡县丁河镇“数字乡村”生态产业园,50亩各式现代化大棚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个热议话题。双网双模带智能喷淋系统的数字化香菇大棚、能够调节温湿度的猕猴桃大棚,以及高架牵引、避雨栽培、温室栽培等全新种植模式,打开了现代农业种植的“新大门”。

目前,西峡县先后建成以丁河镇简村猕猴桃基地为代表的22个物联网智能微喷灌示范基地,直接应用面积2000亩,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施肥、浇水,实现节水、节肥、省时、省力。

手机变身新农具、数据变身新农资。数字技术给乡村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也给西峡的支柱产业插上了数字翅膀,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云游”世界各地。

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使“西峡猕猴桃”市场信誉受损。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11月,西峡县开展猕猴桃“溯源码”工作,一物一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追溯。同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管制度,打造“上下一体、县域联动”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全面提升保护质效。截至目前,全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监管站19个,农产品质量追溯基地65个,配备农残快速检测仪和网络监控设备,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

在回车镇双河村的电商直播间里,猕猴桃被搬上直播平台。“我们把猕猴桃种植、管理、采摘,甚至是糖度检测等过程都通过直播间分享给观众,打好绿色、品质、安全这三张牌,效果非常好。”电商中心负责人朱贝贝告诉记者,短短6个月时间里,双河村电商中心销售猕猴桃超过40万斤,直接贡献村集体经济28万元。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峡升级改造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村级物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72.8%,培育电商企业301家、跨境电商企业40多家。截至今年年初,全县共开设各类线上店铺12800余家,线上活跃店铺近3500家,电商产业从业人员在1万人以上,电商年交易额为160多亿元,电子商务零售额达25亿元。

数字助政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五里桥镇土槽村,数字技术也改变着乡村治理方式。“徐桂花,你片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今天进行得咋样,让我看看。”村党支部书记谢双定坐在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电子屏幕与网格员进行现场交流。

在西峡县,以村镇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为主体架构,“书记信箱”“在线问政”“随手拍”等新型治理手段开始普及,推动乡村治理从单方管理向双方互动转型。当地围绕党建、政务服务、平安建设等工作,运用“互联网+”模式将便民利民、帮扶救助等事项整合接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平台,确保全县便民服务全覆盖。

目前,河南省一体化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县19个乡镇(街道)和295个村(社区),全县33个部门1788项审批服务事项要素完整率、网上可办率均为100%,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8.98%,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西峡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建设“雪亮工程”,在全县各村民小组出入口、公共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安装1.1万个监控摄像头,建成县级网格1个、乡级网格19个、村级网格295个、微网格1388个,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格局。

数字为民 打造幸福和谐家园

“咱家通4G信号了,以后能打视频电话了!”今年1月16日,西峡县桑坪镇张庄村村民陈发明用手机与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取得联系。张庄村因地处深山,群众居住分散,部分区域无手机信号,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而数字乡村建设让这个村庄“走出”了大山。

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西峡县先后制定了《2021—2025年西峡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和《2021—2022年具体建设方案》,规划了包括乡村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内的6大工程、23个具体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

“我们成立了县委书记挂帅的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西峡县委网信办副主任杨颖介绍。

目前,西峡县先后建成农村4G基站1072个、5G基站766个,行政村网络覆盖率、农村家庭入户接通率分别为100%、89.2%。建设数字乡村大数据处理平台,收集、整理、储存、更新涉农要素信息,打造大数据生态集群,实现“农业农村信息一张图”。

以为民惠民、精准服务为宗旨,西峡县聚焦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人社和数字文化建设。如今,全县的农村中小学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智慧教育覆盖率、远程医疗覆盖率均为100%,搭建起了“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让2.6万人实现稳定就业。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为节点,全县行政村社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全部建成,在全市率先实现数字文化平台全覆盖,数字科技已紧紧嵌入群众生活,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角色。

数字赋能 基层工作任重道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长效工作,对标各项重点建设任务,基层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以西峡县为例,具体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数据整合任务重。数字乡村建设点多面广,涉及县里相关36个单位以及16个乡镇。在全面实现涉农数据整合工作中,因存在数据壁垒、部门数据端参数不同等问题,协调难度大,资源整合困难。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西峡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县、乡、村三级比较缺少专业建设人才、运营人才、数据维护人才。

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大。数字乡村体系大、项目多、任务重,县级财政无法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成效。

据介绍,下一步,西峡将围绕数字赋能、数字助农、数字惠民三大工程持续发力,全力普及农业新技术、助推乡村新经济、提升农民幸福感,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为乡村振兴贡献西峡的“数字方案”。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大力普及农业新技术。加快种植业、养殖业、林草经营保护等数字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产品质量,提高西峡农产品品牌含金量。

实施数字助农工程,大力助推乡村新经济。整合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电商直播、益农信息等资源,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涉农信息、农村物流等涉农要素便捷上行、下行。

实施数字惠民工程,大力提升农民幸福感。深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升级迭代,加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数字乡村创新应用平台,提升乡村政务服务数字化、网络文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人社等向农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