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绿色转型金融有效衔接赋能低碳发展
浙江湖州近年来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稳步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在地方标准、产品服务、政策激励、信息披露、公正转型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绿色转型金融创新,努力形成转型金融“湖州样板”。
新华财经杭州10月31日电(记者吕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湖州近年来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稳步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在地方标准、产品服务、政策激励、信息披露、公正转型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绿色转型金融创新,努力形成转型金融“湖州样板”。
定标准、防风险 提升绿色低碳规范性、科学性
标准是绿色金融的重要支柱,是识别与判断绿色和转型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湖州借鉴绿色金融的标准制定经验,出台《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向;对照《G20转型金融框架》,围绕重点行业转型规划、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融资主体转型方案编制和公正转型等建立转型标准,牵头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规范等省级团体标准六项,降低经济主体识别转型活动成本。
作为改革试验区,湖州积极先行先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制定的农业、建材等行业转型金融目录,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实践,并结合区域经济特色率先制定湖州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重点行业转型金融落地积累经验。据悉,湖州全市围绕纺织、造纸等“8+1”类重点高碳行业,已规划106项转型技术路径,并选择长兴县纺织行业作为首批转型金融支持重点行业予以推进。
近年实践中,为有效提升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防范转型风险,湖州持续完善数字化绿色金融体系,通过跨部门、多维度数据对接,建立完善碳账户综合支撑平台,完成对区域内一万余家企业的碳核算,并出台碳账户主办行制度和银行信贷碳核算方法,推动银行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湖州还率先探索开展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可持续信息披露,区域内湖州银行、安吉农商银行、能链智电等已成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
同时,湖州探索制定《融资主体公正转型评估办法》,指导企业准确评估转型活动对就业、供应链、物价等的影响,制定应对预案和缓解措施,目前工商银行湖州分行、建设银行湖州分行、湖州银行已在业界率先开展企业公正转型评估。
据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介绍,去年以来,湖州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出台新一轮绿色金融政策16条,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例如,对达到转型目标时序进度的企业给予0.5%的贷款贴息补助;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要求的贷款,按碳减排支持工具申请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等。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州有43个项目被列入首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备选名单,重点支持工商业节能降碳、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贷款总需求达81.3亿元,银行已授信26亿元。
“金融向绿”带动区域经济低碳发展显成效
绿色金融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清洁能源及生态环境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让湖州一大批绿色企业尝到了转型发展的“甜头”。不久前,浙江汉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浙商银行湖州分行,获取了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挂钩的3000万元贷款。这家专注于纳米碳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的绿色企业,基于浙商银行“ESG贷款+保险”模式创新,还同步得到了银行出资投保的可持续发展保险,享受最高达1650万元的风险保障。
“借助湖州市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企业ESG评分作为绩效指标,我们为绿色发展的优秀企业提供银保联动服务,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又提升企业ESG管理能力和信用风险防范水平。”浙商银行湖州分行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通过不断强化绿色金融改革、示范机构建设,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湖州绿色金融供给能力近年来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6月末,湖州绿色贷款余额由2017年的369.5亿元跃升至3976.3亿元,年均增长44.1%;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3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带动全部贷款增速连续八年保持浙江省前三。湖州银行成为我国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首批试点单位、首家将ESG理念融入信贷流程的城市商业银行,连续两年被《亚洲货币》评为“年度最佳绿色金融区域性银行”。
绿色金融改革推动湖州金融业质效提升,更为湖州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当地持续强化对绿色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6月末,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累计为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22.5亿元,以金融“引擎”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截至去年末,湖州已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年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
受益于有效的金融引导支持,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2476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40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7年下降14.4%。2024年上半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位列浙江省第三。湖州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连续三年领跑浙江省,年减碳32万吨,省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数量位居浙江省第二。
探索建立转型金融关键要素实施体系
“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延伸,相较于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绿色低碳的企业和项目,转型金融聚焦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能进一步补充绿色金融所无法覆盖的高碳领域。”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负责人表示,湖州正探索构建涵盖转型支持标的、转型目标和路径、信息披露等关键要素的转型金融实施体系。
企业是低碳转型的主体,但往往缺乏长期转型规划和制定科学有效方案的能力。为此,湖州市相关部门制定《融资主体转型方案编制大纲》等规范,为企业编制转型方案提供了统一的框架和参考依据,已先后指导19家重点企业制定了转型方案。
随着湖州市级相关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加快实现数据联通,当地转型金融监测机制持续完善,统计指标不断优化,加强了融资方资金使用情况监测,规范了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减排数据核算方法,有效强化转型企业的风险防控和贷后跟踪管理能力。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年9月末,湖州金融机构对19家转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40.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3.6%,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有力支持企业设备节能改造及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低碳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强风险管理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可有效推动信贷客户向低碳商业模式转型,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目前,湖州已有7家金融机构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机构转型规划研究,探索自身转型目标、路径、范围和措施。
为落实监管要求、回应市场关切,湖州还积极对标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探索落地ISSB准则相关要求,编制形成金融机构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指南与框架,指导金融机构在可持续相关风险机遇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可持续和气候风险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等重难点问题上探索突破。目前,已有安吉农商行、湖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中披露了可持续相关信息,为逐渐形成可报告、可衡量的转型金融信息披露奠定基础。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