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啤酒实践看传统制造如何逐“绿”向“新”
近年来,青岛啤酒逐“绿”向“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传统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提升技术、生产、理念等创新水平,精准高效实现产品质量、资源、能源、生态多维度的动态平衡。
新华财经济南11月11日电(记者贾云鹏)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全球灯塔网络”迎来3位“可持续灯塔工厂”新成员,具有121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厂成功进阶,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可持续灯塔工厂”。据介绍,“可持续灯塔工厂”是从“灯塔工厂”中进行再次评选,也被称为“灯塔中的灯塔”,要求入选企业不仅智慧高效,更要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青岛啤酒逐“绿”向“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传统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提升技术、生产、理念等创新水平,精准高效实现产品质量、资源、能源、生态多维度的动态平衡。
一瓶啤酒里蕴藏的科技创新
今年6月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高大上”的技术,其实早就“藏”进了随处可见的一瓶瓶青岛啤酒里。
“菌种被称为食品生物制造的‘芯片’,在酿酒、调味品、发酵乳等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青岛啤酒科研中心副主任胡淑敏举例说,在酿造啤酒时,菌种在麦汁中的发酵产物决定了啤酒的风味、泡沫、色泽和稳定性等,优良的菌种会使产品性能更稳定,不同的菌种会让啤酒拥有不同的特性和口感。
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工业菌种选育面临选育周期长、效率低、靶向性差等难题。啤酒行业是食品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青岛啤酒针对该领域的卡脖子共性技术难题,发挥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在菌种高效选育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上破解了工业酵母遗传信息精细图谱、阐明了工业适配性机制、构建了精准高效菌种选育技术。
作为该技术的主要完成单位,这已是青岛啤酒第四次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依托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啤酒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技研发项目20余项,已形成6大类核心技术、100多项外围技术,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和起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居行业首位。
好技术造就好产品。得益于近年来在风味图谱、高效低耗酿造、工业菌种等方面的创新突破,青岛啤酒从几年研发一款新产品,到一年研发10到20款新产品,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口味一致性大幅提升,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依托创新优势,青岛啤酒除了对经典、纯生等原有品类迭代升级优化外,还聚焦新特产品的研发,如突破传统啤酒酒精度、风味与储存时间极限,首创一世传奇啤酒,推出白啤、皮尔森、无醇啤酒等新品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引领啤酒行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酿造”
在每小时能生产9万罐啤酒的生产线上,能否实现生产计划的快速调整,以满足消费者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对青岛啤酒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底气来自青岛啤酒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实践。
位于青岛市登州路56号的青岛啤酒厂生产车间,鲜见工作人员,多的是各司其职、形状各异的机械臂、机器人,还有不停穿梭的地面AGV自动送料小车。“青岛啤酒厂运用数字化手段,已建成包装生产线管理等7大智能管理系统。”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说,智能改造升级后,青岛啤酒在大规模生产线上实现了柔性生产,不同发酵周期和生产周期的产品,包装规格不一、目的地不同的同一批次产品,都能通过智能分拣设备实现即时分拣、扫码发货。
工业啤酒酿造历来是高能耗和碳密集型行业,青岛啤酒厂由于历史较久,采用传统三罐法生产工艺,且年生产产品品类达400多个,转换频率高,相对于新建的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工厂来说,资源消耗会更多。在工厂设备、工艺流程不变的情况下,青岛啤酒厂挖掘数据价值并深度应用,提高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度,产业数字化向深度广度延伸拓展,为传统制造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打开新空间。
通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青岛啤酒厂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0%以上、近3年碳排放密度降低48%、单日平均产量提升60%、成品出库效率提高50%。
百年老厂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个数字化场景叠加成网,保证了每条生产线、每道工序之间的高效衔接。它的探索实践,既为啤酒行业树立起标杆,也为更多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说:“青岛啤酒造就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诸多经典案例,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
以生态思维领创生态效益
赵维成说,“可持续灯塔工厂”考量的不只是工厂及供应链单纯的硬件升级带来的减碳效应,而是先进技术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直接、巨大的影响。“其应有之义是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环境、价值链等生态效益的提升。”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青岛啤酒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路线为战略指引,聚焦传统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循环流程、生态效率、资产电气化、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持续规划和交通、循环生态系统、全员减碳意识等领域系统施策,更精准、更高效实现产品质量、资源、能源、生态多维度的动态平衡。
例如,青岛啤酒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资源和能源降耗情况,实现对生产周期、各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并依托数字模型测算给出有效治理方案。近年来,青岛啤酒涌现出了“基于LSTM算法阀门动态调优的麦汁煮沸及冷却的热能回收利用”“基于发酵产物浓度软测量的啤酒酿造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实践案例,并实现了大规模部署跨生产网络拓展运用。
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了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回收,不仅大幅降低了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更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青岛啤酒还积极探索价值链上下游的减碳路径,启动了全价值链碳盘查,并充分发挥龙头效应,影响和指导上下游供应商开展节能、减排、降碳行动,共创良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生态。
位于平度市的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集聚了11家产业链配套企业,本地配套率达80%。近年来易拉罐供应商奥瑞金、玻璃瓶供应商荣泰玻璃等企业都在青岛啤酒的带动下,积极推动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