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超大线网地铁保护探索“杭州经验”
杭州地铁构建“物防+人防+技防+联防”综合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造地铁保护综合智能管理平台,持续开展地铁保护宣传普及,多方联动形成地铁保护区管理合力,有效保障地铁运营及乘客出行安全。
新华财经杭州12月24日电(记者吕昂)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主动脉,杭州地铁目前已运营12条线路,总长516公里,日均客流380万人次,城市公交分担率已达75%。随着超大线网运营里程快速增长,线路保护区内开发、建设项目让地铁保护管理压力日益增大。为此,杭州地铁构建“物防+人防+技防+联防”综合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造地铁保护综合智能管理平台,创新“智慧之眼”“物联感知”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地铁保护宣传普及,多方联动形成地铁保护区管理合力,有效保障地铁运营及乘客出行安全。
综合巡查变“单打独斗”为协同联动
为确保地铁结构空间安全,业内普遍采取地铁沿线空间外延划定“地铁保护区”的方式。杭州超82平方公里地铁保护区范围内,既有农田、山林等待开发区域,又有学校、厂房等封闭管理区域,加之钻机勘探类“小零散施工”难以及时发现,保护难度大,“地铁要保、工程要建、风险要防”矛盾突出。
为此,杭州地铁由运营公司地铁保护办公室构建以行政区为划分基础的巡查监管队伍,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并有效探索“物防+人防+技防+联防”的“四防一体”综合巡查模式。物防,即在保护区内按照单线每50米交错布置地铁保护标志标识,全市沿线共计2万余块;人防,即组建队伍采用“一区域一方案”全覆盖巡查监管;技防,即以监控摄像头、无人机等方式智能识别异常情况,通过移动端高效反馈和处置;联防,则通过对地铁沿线社区、单位的安全宣传交流,普及地铁保护知识,建立联络机制,同时联动数字城管,实现群防群治。
依托该体系,杭州地铁实现了对保护区所有作业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有效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并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排查开展监督,及时发现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实现“发现-处置-反馈-协助执法”闭环处置。截至目前,杭州地铁已巡查发现违规施工761起,发送法律法规告知函761封,隐患问题均妥善处置,确保地铁安全运营。
“杭州地铁保护通过巡查全覆盖、制定风险预案提高保护区施工把控能力,尤其是借助运营属地车站、综合执法、市政、绿化、环卫、数字城管等各方力量辅助保护区巡查管理工作,形成‘1+N’的管理合力,地铁保护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联动。”杭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互通”助力保护区“监管贯通”
随着国内地铁保护区数字管理发展步入“快车道”,杭州地铁近年来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搭建地铁保护综合智能管理平台,涵盖智能AI监控、电子围栏、巡查管理、监测管理等功能模块,重点实现“智慧之眼”识别违规作业和“物联感知”掌握设施状态的场景应用。上线一年多来,生成人工巡查轨迹26307条,累计识别出地铁保护区内施工行为1551处,监管全市保护区项目265处,累计处置安全隐患62处,有效通过数字化手段掌握地铁保护区安全状态,为杭州地铁运营及乘客安全“保驾护航”。
“智慧之眼”依托杭州市数据资源局资源共享,在杭州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27万路监控中,排查接入地铁沿线1200处公共监控,并在无法覆盖的地段自建加装584个监控和11套全自主巡查无人机,构建保护区监控全覆盖的“可视化”地铁巡查管理体系。通过后台专用算法,全天候智能识别擅自进入保护区作业的勘探钻机、挖机等风险源,发现违规施工后通过短信、手机APP实现报警主动推送。
“物联感知”在项目和地铁结构上加装毫米级感知设备,实时监测外部作业及地铁结构变形,提前预警地铁结构安全状态,实现保护区作业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在极易破坏地铁结构的勘探机械上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管理设备定位,通过专用算法智能判断相对位置关系,实现机械异常停留在保护区内时自动报警推送。
“通过数智赋能,杭州地铁强化了保护区安全管理体系,在提升不安全行为发现率的同时,丰富了保护区作业项目监管手段,有效避免地铁结构发生外破事故,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杭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数字工作整体还处于爬坡阶段,数字理念正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后续还将深入挖掘数据和保护区管理业务的关联分析,充分发挥数字应用提升技防能力的价值,持续迭代地铁保护智能化管理水平。
拓展地铁保护公众认识“广度+精度”
在地铁保护区巡查发现违规施工、予以制止过程中,难免出现作业人员对相关条例要求不予理解、拒不签收隐患告知书、不配合告知作业信息,甚至存在野蛮施工、“打游击”等行为,依靠地铁运营单位日常巡查实现“全时段”防控仍有困难。“地铁运营涉及自身设备可以通过自查确保安全,但地铁保护往往涉及不可控的外部风险,因此强化地铁保护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杭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杭州地铁一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普及,除设置地铁保护标志标识外,还在车站出入口张贴保护区范围图则,向社会面公示保护区范围,并通过进社区街道、进车站、进学校宣讲普及地铁保护知识和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定向精准宣传,如联建杭州市勘探行业协会定期宣传地铁保护流程、通报违规警示案例,强化勘探单位地铁保护意识,对运营线路穿越小区、厂房等非公共区的产权单位进行书面宣传,有效降低违规施工发生率。
下一步,除通过现场宣讲、新媒体视频传播持续向公众科普地铁保护区概念,多方合力形成社会监督外,杭州还将探索地铁保护宣传新思路,如尝试通过通信运营商对进入保护区作业人员精准投放地铁保护管理要求,协调对接政府部门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宣传投放等,提高地铁保护宣传工作质效。
“我们将继续深化地铁保护‘区域化’管理,内外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充分利用‘四防一体’巡查网络,缩短保护区内违规施工项目发现时间,并深化保护项目分类分级动态管控,持续强化杭州地铁运营线路及地铁四期建设项目安全保障。”杭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