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色、高性价让县域旅游受追捧
专家表示,县域旅游迎合了当下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地应抓住旅游市场下沉机遇,通过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服务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兰州12月26日电(记者张新新)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和人们旅游消费偏好的改变,旅游市场正逐渐从传统的一线城市和热门景区逐步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域乃至乡镇拓展,高性价比的县域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专家表示,县域旅游迎合了当下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地应抓住旅游市场下沉机遇,通过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服务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县域旅游受追捧 小城成新宠
疫情之后,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市迎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复苏。2023年,敦煌市接待游客1683万人次。2024年1月至11月,敦煌市旅游累计接待2074.84万人次,同比增长24.18%;实现旅游收入174.22亿元,同比增长19.29%。
和敦煌一样是小城、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陇南市康县也迎来了旅游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58.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2024年1月至11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31.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9.70亿元。
甘肃县域旅游不仅整体表现亮眼,还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如敦煌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创设计大赛、梳理文创资源信息库等方式支持文创企业发展。2024年通过自主研发、授权联名,设计文创产品213款,已累计发售文创产品2500余款。
康县通过积极举办阳坝旅游采茶节、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青龙山山水半程马拉松赛、阳坝端午节龙舟赛等文化体育旅游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发展,当地出现了组团、研学、科考、探险、寻踪、疗养等旅游新现象,有效拉动了康县旅游市场火热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甘肃省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把多勋表示,随着人们出行方式、旅游消费偏好的变化,从关注核心景区、关注城市旅游转变为关注小众、个性化、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一些具有优势资源禀赋的县域往往蕴藏着更加本真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恰好迎合了人们对差异化、个性化的追求。
特色、高性价比成县域旅游最大优势
不少受访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一二线城市,县域旅游的住宿、餐饮、娱乐等价格相对较低,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县域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县域旅游性价比越来越高,更具吸引力。高铁等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与中心城市的交通便利度,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方便,让县域旅游快速发展成为可能。从甘肃敦煌、康县等县域旅游发展较好的县来看,这些县域的旅游产业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独特的资源禀赋。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拥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大量佛教文化遗产,其壁画艺术、音乐舞蹈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内涵,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而康县则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境内有100余处原生态自然景观。
二是丰富的旅游产品。敦煌研学、户外、会展、旅拍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乐动敦煌》《千手千眼》《敦煌盛典》《又见敦煌》等四大演艺格局,组建敦煌文化研学季联盟,培育“敦煌文创”“丝路手信”等强文化符号IP,开发千余款文创产品。康县推出了“茶马古道”陶艺产品,“不二茶旅”茶文化产品,麦秆画、霸王鞭纪念品等系列文旅产品;大力宣传推介文旅康养资源,打响“康养旅居·最康县”“五美康县·悦豫且康”品牌。
三是到位的宣传推广。敦煌通过抖音大赛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关注,并组团赴主要客源地城市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举办大型文旅洽谈会、联盟大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网络红人等来敦煌踩线采风等,努力扩大地区影响力。康县则积极融入陕甘川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先后组队赴成都、广州、银川、青岛等地参加各类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在游客推送、线路联动等方面加强与兰州、西安、甘南、天水、广元、汉中等主要客源地的合作,积极实施“送客入村”奖补项目,实行精品线路上架销售,吸引省内外游客。
实现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努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大城市完善的配套设施相比,县域旅游还存在不少短板,如部分道路狭窄破旧,难以满足自驾游客需求;景区景点停车场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停车需求;饭店、宾馆接待能力不够且服务水平不高,影响游客入住体验等。对此,业内人士建议:
一是及时出台促进县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和文旅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服务条件,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促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加大旅游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每年对县级旅游部门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旅游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适应新时期旅游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是要协同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单个县域的旅游资源相对有限,需要与周边城市和景区开展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建。
四是要创新升级旅游产品。通过挖掘特色资源推广“文旅+”新业态,通过“文旅+体育”“文旅+演艺”“文旅+展会”等模式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创新,打造体验式旅游。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