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文旅融合拓展乡村振兴新空间
安徽省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打造徽风皖韵和美乡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水乳交融,拓展乡村振兴新空间。
新华财经合肥12月27日电(记者王菲)“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安徽省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打造徽风皖韵和美乡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释放乡村多元价值,助力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水乳交融,拓展乡村振兴新空间。
以绿为底 提升乡村“颜值”
冬日的巢湖烟波浩渺,位于巢湖之畔的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山口凌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
“我们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与流域生态治理相统筹,不断提升村庄生态颜值,激活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眼下正是农闲季,白马社区党委书记宣典胜却闲不下来,“环境好了,大伙都在寻思如何将‘流量’变‘留量’。我们谋划发展美丽经济,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安心就业。”
每年建设20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80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到2027年建设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1万个以上……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徽省大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形成“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乡村建设新格局,描绘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版图。
走进毗邻长江的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东岛村,皖南山村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当地按照整村运营模式优选运营主体,打造“晴耕雨读、诗画东岛”文旅名片,将尖山岭古道、水库、房车营地等诸多景点串珠成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安徽加快挖掘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徽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探索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打造长三角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推出一批“徽字号”精品线路、打造100个精品主题村、100个特色美食村、实施民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江淮大地,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农文旅融合 激活乡村新活力
美丽幽静的山乡、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古朴雅致的徽派盆景,走进黄山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宛如踏入一幅徽韵山水画卷。
以绿为底、向新而行,安徽省因地制宜释放乡村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多元价值,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新路径,激活乡村新活力。
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在地处皖南的安徽省黄山市,当地在乡村建设中强化对徽州文脉的保护传承,让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成为独特的乡村旅游IP。
“我们探索‘产业+庭院+旅游+强村+富民’的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传统徽派盆景产业做强做优,拓宽农民致富渠道,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卖花渔村驻村第一书记徐玉龙说。
生态为底,文化为魂,安徽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拓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
在繁昌区繁阳镇,以繁昌窑青白瓷文化为核心,集遗址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因青白瓷文化IP而“出圈”,吸引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光打卡。
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敦林说,繁昌区加快人字洞、繁昌窑等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同时,在乡村旅游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丰富内涵。
以大黄山为龙头,安徽省因地制宜拓展研学游、自驾游、运动赛事游、四季康养游等细分市场,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生态好游客多,水果不愁卖。最好的时候,农场一天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我们开发共享菜园、亲子研学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和村民共同致富。”几年前,合肥蜀山区小庙镇村民胡斌返乡创业,在小庙镇创办了胡杨家庭农场,成为一名“新农人”,从最初的10多亩采摘园开始,如今胡杨家庭农场的种植规模已达400多亩。
“小岭南较好保留了江淮特色民居风貌。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对村内的闲置房屋进行盘活利用,发展民宿经济。”合肥蜀山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乡投运营管理部部长张洋说,他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农带农,将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山川秀美雁归来。安徽把发展“归雁经济”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吸引社会资本以村企共建、捐资助建等多种方式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城市和乡村“双向奔赴”,融合发展。
10年前,怀揣创业梦想的城里姑娘汪琼因为浓厚的乡土情结来到群山环抱的繁昌区茶冲村,创办了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纸鸢香草庄园。
“这几年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乡村引来八方游客。”汪琼说,“我们引种了薰衣草、马鞭草、迷迭香、玫瑰等60余种香料植物以及茶叶、油桃、冬桃、山茶花等经济作物,先后开发精油、香草茶等150余种产品,在此技术上开发研学课程,通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繁昌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公交、道路、供水、环卫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城乡融合互促发展新路径,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助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水乳交融。
“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引导城乡要素双向利用,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姚敦林说,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市场新趋势,繁昌区探索推动乡村民宿差异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区培育了30余家不同主题的民宿,民宿经济发展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青山绿水间,一条条畅通的旅游公路让繁华都市与乡野村庄“无缝对接”。
将乡土风貌和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安徽省加快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描绘“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乡村旅游新画卷。
在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徽风皖韵的美丽乡愁中体验岁月静好。祖源村民宿创始人、上海人庞焕泰以共建者的身份见证了徽州传统村落的美丽蝶变。他将自己在徽州的乡建项目取名为“梦乡村”,“和美乡村是诗意栖息地,也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庞焕泰说。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