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5G演进、量子产业2025年将按下“加速键”

新华财经|2025年01月13日
阅读量:

专家表示,随着5G、6G技术与量子科技等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方向,未来几年相关产品和服务有望加快进入市场。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李唐宁) 2024年,我国信息通信业扎实推进,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展望2025年,5G演进、量子计算等领域被“划重点”,相关产业有望按下发展“加速键”,获得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专家表示,随着5G、6G技术与量子科技等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方向,未来几年相关产品和服务有望加快进入市场。

量子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将出台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计划,下一步将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近期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部署2025年任务时再次提出,2025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

业内人士分析,量子科技已经成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范围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基于量子技术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包括但不限于量子加密通信、量子云计算服务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解决方案。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政策持续鼓励量子信息产业落地,后续商业化前景广阔。其中,量子计算能够赋能算力领域,长期来看或将突破AI算力限制,商业落地坡长雪厚。

据机构统计,2023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约47亿美元,预计2035年有望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金融、化工、生命科学等领域有望更加受益于量子计算产业发展。

近年来,量子信息产业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欧美科技企业相继在量子计算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及应用拓展。根据《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该芯片的性能扩展后,或将推动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的运算要求。

我国在量子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维护服务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超过1万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覆盖全国多个省份,为全球量子通信技术的商用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过去一年,运营商们积极投身量子科技的探索与应用的发掘。2024年8月,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衍”高性能系列仿真机,并全面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中国移动则研发了“混沌”量子计算科学装置,聚焦软硬件技术突破。

新华财经记者梳理发现,A股上市公司之中,国盾量子、禾信仪器、电科网安、吉大正元格尔软件、国芯科技、浙江东方亨通光电等均已布局量子科技赛道。华泰证券认为,目前国内外量子计算相关公司的商业模式已初见雏形,建议当前关注量子计算芯片公司以及其他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生产商。

5G演进和6G技术发展或迎来支持

据悉,今年政策还将加力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目标,2025年要完善“双千兆”网络发展政策措施,试点部署万兆光网,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推动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发展。

5G演进(又称5G-A)技术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可支持自动驾驶、低空飞行、高端制造、大模型等前沿领域。随着新应用场景落地,基站产业链中的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CB(印制电路板)等关键环节将迎来机遇。

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5G-A用户量预计将接近13亿户,占全球5G-A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50%。近期,北京联通与华为在北京共同发布了5G-A规模立体智慧网,该网络目前已在北京四环内及城市副中心等区域实现5G-A连续覆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G-A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具备明显优越性,有望带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一方面,机器人需要带深度信息的摄像头来感知环境,5G-A可以提供上行高速率连接云端。另一方面,5G-A的大上行低时延可以支持机器人动作捕捉的训练,5G-A的无源物联网可以为机器人虚拟训练建立高精度的虚拟环境。

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29年将达到750亿元。

商用层面,下一步,华为、中国移动等标杆项目将进行试点合作,打造有利于人形机器人的网络布置方案。政策层面,上海市提出,推进具备5G通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消费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中航证券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国内厂商将加速突围,政策支持下国内主机厂也将迎来量产。

国融证券指出,国内5G-A持续加速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跟进,各大运营商持续推进5G-A商用步伐,有望带动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提升。同时,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5G也成为助力其加速腾飞的技术之一。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