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冰雪+N”——辽宁如何将冬季“冷资源”变成经济“热动能”

新华财经|2025年01月22日
阅读量:

辽宁省通过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冰雪+N”新模式,让冬季“冷资源”成为助推本省经济的“热动能”。

新华财经沈阳1月22日电(记者崔师豪)近年来,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推广,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辽宁省通过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冰雪+N”新模式,让冬季“冷资源”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热动能”。

据统计,2025年元旦假期,辽宁接待游客2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5.43%,文旅市场迎来新年“首节开门红”。 2024—2025年冰雪季,辽宁全省预计举办超千场各类冰雪赛事活动,预计直接参与人群超30万人次。

“冰雪+文旅”——差异化亮点打造别样冰雪之旅

“不太冷、不太远、不太难、不太贵”是近年辽宁省针对冬季旅游主打的差异化优势。据辽宁省气象台通报,2024年12月,辽宁全省平均降雪量不足0.1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气温-5.3℃,比常年同期(-6.8℃)偏高1.5℃。

沈阳市东北亚国际滑雪场总经理张震宇认为,天然雪没有人造雪的松软度,各地雪场现在都用人造雪,所以降雪少对专业雪场影响不大。“加上今年室外温度稍高,也适合户外冰雪运动的开展,尤其对南方游客来说比较友好。”张震宇说。

一组数据支撑了以上观点。据美团统计,2024年12月以来,辽宁“滑雪/滑冰”等冰雪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16%,相关笔记评价数增长249%,其中TOP5搜索城市分别是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和辽阳,选择辽宁的异地游客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等城市。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认为,“不太冷、不太远、不太难、不太贵”这“四个不”的说法,是辽宁省总结出的相较于纬度更高、气候更冷的黑、吉两省的差异化冰雪文旅亮点。“以京津冀的游客为例,坐高铁来沈阳的时间更短;沈阳的气候也更温暖;同时辽宁省也将承办2028年全国冬运会,丰富的冰雪体育产业基础可以让游客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冰雪运动服务供给。”艾芳琳说。

从做法上看,如何以文化赋能“冰雪经济”,是推动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深度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围绕本地文化IP,设计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在艾芳琳看来,一块坚冰、一片雪花,其中隐含的是辽河儿女难以割舍的冰雪文化情缘。400年前,辽阳太子河宽阔的冰面上,运动健儿穿上“乌拉滑子”身轻如燕竞速比拼,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冰上运动会”。此外,辽宁文旅部门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辽河流域的冰灯、冬捕打捞的美味河鲜、东北菜里可以吃的“雪花”——雪绵豆沙等文化IP,都是辽宁文旅将东北民俗揉进冰雪旅游线路的生动案例。

据统计,辽宁全省现有文化资源99万余处、旅游资源3.5万余处,为大众冰雪场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发布的辽宁大众冰雪体验主题游路径中,囊括了冲浪冰雪赛事体验游、浪漫冰雪温泉康养游、观灯赏雪民俗文化游、踏雪寻“莓”民宿体验游等8个主题。2023—2024冰雪季,辽宁省累计接待游客186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实现旅游收入1962.3亿元,同比增长348.6%。“欢乐冰雪 冬韵辽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不太冷、不太远、不太难、不太贵”的差异化优势,辽宁省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大众冰雪品牌。

“冰雪+运动”——推动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

在政策红利、配套服务等因素的助力下,辽宁冰雪运动产业繁荣发展。

在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张越红看来,全面整合冰雪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是用体育赋能冰雪经济的重点任务。“今年雪季,辽宁全省将举办112项、超千场各类冰雪赛事活动。其中,省级专业赛事活动23项、群众性赛事活动89项(包括全国以上级赛事活动10项),覆盖全省所有地市,预计直接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张越红说。

在政策方面,《辽宁省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中指出,鼓励各市对原有冰雪场地及配套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对符合条件并入选为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竞赛场地的,根据承办任务情况给予奖补。对新评选的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每个奖补100万元。

一批助力冰雪体育发展的项目也在近期集中签约。在2024年11月召开的辽宁省冰雪运动推进会上,辽宁文体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冰雪运动协会进行“燃冬计划”项目签约,双方将在冰雪赛事活动、冰雪装备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辽宁宗芯雨教育基金与沈阳市浑南区教育局进行“芯星计划”项目签约,双方将共同推进冰雪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在金融领域,辽宁省体育基金会及吉林银行沈阳分行、广发银行沈阳分行等机构进行项目签约,共同为辽宁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全球冰雪产业联盟秘书长张莉分析,不论是普及群众冰雪运动,还是专攻冰雪专业赛事,辽宁在两方面均有优势。随着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召开,群众性冰雪赛事的参与度将越来越高,高规格冰雪赛事品牌也会不断增加。“辽宁此时发力冰雪运动产业,可以说恰逢其时。”张莉说。

“冰雪+N”——多措并举丰富冰雪消费体验

在采访中,辽宁省文旅、体育、商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发展冰雪经济有一个共识——发展冰雪经济的路径多种多样,“冰雪+N”的花样冰雪消费玩法可以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体验感。

——“冰雪+民俗”。在辽宁葫芦古镇关东民俗雪乡,景区将民俗文化植入冰雪项目,在景区内,游客可参与“磨豆腐”“榨豆油”“漏地瓜粉”“吹糖人”“雕葫芦”“吃大席”等“老关东”的种种生活场景。

——“冰雪+温泉洗浴”。在沈阳清河半岛度假酒店,户外雪景配合露天温泉,改变了传统洗浴带给顾客的闷热印象。呼吸着冬季凌冽清新的空气,身上却是温热舒适的泉水,让游客获得别样的温泉体验。

——“冰雪+农村采摘”。每年冬季是草莓的成熟期,借助本地优秀农产品牌“丹东东港草莓”,来自各地的游客可以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除了草莓,还有各种美味的周边产品如草莓干、草莓酱和草莓汁供游客选择。

专家认为,一系列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可以让辽宁等地借好“冬”风,让“冷”冰雪释放“热”效应。首先,进一步创新产品供给,优化“沉浸式”体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应针对一些地方文体旅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冰雪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冰雪标准体系,支持各地发挥冰雪赛事活动溢出效应,组织开展冰雪消费季等商旅文体健融合的促消费活动。让辽宁冰雪经济从“一时红”发展成“一直红”。

编辑:毛娜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