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粤桂合作实现“多重创新” 迎来多方共赢

新华财经|2025年01月24日
阅读量:

广西、广东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稳定收入增长,通过收入增长激活高质量消费,走出一条“多重创新”、实现“多方共赢”的道路。

新华财经南宁1月24日电(记者何丰伦、李唐宁)聚焦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市场业态创新,广西、广东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稳定收入增长,通过收入增长激活高质量消费,走出一条“多重创新”、“多方共赢”的道路。

聚焦制度创新 深度激活粤桂合作“内驱力”

广西梧州综合保税区位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内,广西、广东两省区积极推动当地做好“保税+”文章,推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提质增效,以实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创新制度迅速落地,推动实体产业健康发展。

广西江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钧健介绍,保税区具备独特的税收政策优势,相比在海外设厂,保税维修在企业成本、产品技术保密性方面更有优势。试验区还给予企业厂房租赁优惠,联合海关等部门全方位服务企业通关。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龙介绍,保税维修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侧重于对货物进行维修、复运出境的贸易新业态。试验区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及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的力度,全力建设加工贸易制造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全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同时,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通过建立服务队等一系列制度建设解决企业难题。2024年,试验区成立了8支服务队对挂点联系企业(项目)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紧缺、发展融资等难题。全年走访服务企业432次,收集企业反映问题106个,已办结101个,办结率达95.3%。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还推动成立了园区商会,努力争创“粤桂服务”品牌,持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1月,试验区70多家重点企业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级奖补累计7600多万元;喜荟天成、国光科技等18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聚焦产业创新 构建粤桂合作新平台

从人才引进到建好服务平台,从优化创新环境到推动科技创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坚持以科技创新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构建跨省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新平台,大力激发试验区创新发展活力。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注重推动跨省科技合作力度。粤桂两省共同为园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2家国家级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机构到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科研众包+悬赏”的管理方式,有效解决了创新资源难聚集、技术需求方成本高等难题。园区积极实施人才东融战略,推行“人才+项目”双招双引模式,搭建“周末人才”对接通道,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引进人才、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搭建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试验区科技创新实现了新飞跃。

如,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长期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高校院校合作,开展前沿水处理工艺和新材料研发应用,如今,企业已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投资建设了纳米陶瓷膜产业化生产基地。

截至2025年初,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广西瞪羚企业8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广西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家,2024年试验区获批成为广西首批专利转化示范园区。

聚焦市场创新 锻造粤桂合作“共赢端”

近年来,梧州市充分发挥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政策叠加等优势,依托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国字号平台,不仅为园区企业共同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更为园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3年9月,深圳、南宁两市正式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同年11月,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创新中心、南宁(深圳)东盟产业招商咨询中心成功揭牌,优化了两地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激发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和活力。同时,积极打造展销窗口,深圳精品展销中心(南宁)落户南宁万象城,展销面积超7000平方米。

岁末年初,“桂品入鹏城、粤桂共潮生2024年广西消费帮扶对接活动”在深圳举行。此次活动聚焦深化粤桂消费帮扶合作,为广西特色产品拓展大湾区市场搭建关键平台,促进两地交流融合与乡村振兴。广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场签约采购总金额达3280万元。

共同开拓市场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重要目标。2024年,粤桂两省区举行了“百家龙头湾企入梧”投资促进活动。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会长何景成表示,如在火山岩深入开发过程中,深圳与广西就有长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

位于南宁市隆安县的粤桂协作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引进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华隆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百果园水牛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达产后可日处理生乳120吨、年产水牛奶系列产品2100万箱,可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

2021年以来,南宁市上林县投入粤桂协作资金共建粤桂协作工业产业园5个,成功引进来自广东深圳、佛山、韶关等地的多家企业。建成精品兰花智能温室大棚,实现年产200万苗兰花,培育精品蝴蝶兰25万株,产品年产值2亿元。大量花卉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的新技术已为越南企业完成每日1000吨高难度含油废水处理工程,目前正筹备规模每日2000吨的二期工程,并在乌兹别克斯坦完成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重建和扩建项目投标。新技术为市场开拓带来新动能。

 

编辑:毛娜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