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以项目攻坚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数据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之路的战略定力,更是“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新华财经合肥3月21日电(记者吴慧珺)全国两会刚结束,安徽省池州市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在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新能源船舶建造现场焊花飞溅;在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基地,10万吨镁基新材料生产线全速运转;石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刷新着工程建设“进度条”……这座位于长三角的滨江之城,正以积极奋进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2024年,池州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1177.8亿元,同比增长6.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6.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长167%,研发投入实现翻番……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之路的战略定力,更是“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聚焦产业强市 工业投资引领增长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工业强则经济强。2024年,池州全市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新开工制造业项目173个,完成投资增长53.6%,高于全省52.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0个月居全省首位。
池州经开区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项目是产业集聚发展和飞地项目落地的重要承载空间。连日来,该项目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加紧施工。“目前已完成地下工程施工,正全力推进剩余厂房的主体结构施工,预计10月份完成项目主体竣工验收,2025年底可交付使用。”项目建设负责人江志琼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将建设8栋多层厂房、5栋高层厂房、1栋多层生产配套楼、1栋高层综合楼及其他配套设施,还规划建设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等产业板块。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新苗成大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老树发新枝”。
在位于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广远智能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工人们盯着屏幕查看数据,车间里十多台设备相当于传统生产车间400多人的生产能力。“经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后,相关工序全部由机器人来代替,节省了大量时间与人力,效益提升约30%。”安徽广远智能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刘全广说。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池州市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九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聚力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呈现规模、速度、质量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一个“新”字,勾勒出2024池州经济奋进图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7%,居全省第4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4.6%提高到4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3%;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2.4%、20.3%……
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轻量化镁合金材料打破国际垄断;商业航天产业12个项目落地,总投资155亿元;新能源船舶制造实现零的突破,5艘内河新能源船舶即将下水……2024年,池州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131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扩大有效投资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2025年1月18日,安徽省2025年首批新能源船舶建造开工仪式在贵池船舶工业基地举行,这也标志着池州船舶制造领域迎来重大突破,朝着绿色、智能方向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一号工程”,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所在地池州市青阳县成立项目指挥部、专班驻点办公,配套实施交通、供电、供气、防洪提升等工程投资超过20亿元。眼下,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实现全流程量产,第一条10万吨镁基新材料产线贯通,边建设、边调试、边生产实现年产值7亿元。
位于池州市石台县的石台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近80亿元,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也是石台县建县以来单体最大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池州市坚持把项目招引、建设和谋划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事”,聚焦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按季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实地核查,2024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8个、到位资金760亿元。易龙火箭智造超市、晶度半导体等210个招商项目开工建设;东鄱高速、宁枞高速池州段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石台抽水蓄能电站、池州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系统谋划江南航天城、全国绿色储能基地等百亿级项目6个,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8.8亿元。
池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池州市将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建立市政府每月调度重点项目制度,实施市重点项目496个,完成年度投资478亿元,其中,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07个,建成投产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确保省每批次集中开工的池州市项目开工率、纳统率保持全省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春节刚过,坐落于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星移联信卫星通信载荷智造工厂项目已全面加速推进,为正式投产以及今年底“池州一号”卫星的发射做充分准备。
目前,池州商业航天产业迎来了新增长点。龙头企业星河动力已完成“智神星一号”可回收液体火箭的组装,发动机试车基地也已投入运营;2024年投资落户集中区的星移联信卫星通信载荷智造工厂项目将于近期正式投产,并计划今年底用池州造火箭发射“池州一号”卫星。
“我们不仅招引链主企业,更注重构建‘火箭+卫星+材料’的生态闭环。”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康桥表示。园区推出“基金+政策+服务”组合拳,设立20亿元产业基金,实施“绿灯给企业、红灯给自己”的极简审批机制,为产业链关键环节提供全周期支持。
如今,池州正依托在航天制造领域独有的承载优势和适配能力,进一步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积极拓展低轨通信卫星载荷产品研发制造、工业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生产、航空航天发动机特种功能构件研发生产等项目落地建设。根据规划,到2030年,池州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将突破200亿元。
商业航天项目在池州竞相开花结果,离不开池州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
通过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领导直通车制度,池州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的推进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良的环境,推动项目快速建设投产。
“去年,我们调整充实了主导产业推进专班,编制了商业航天产业规划,绘制了产业链全景图,制定并落实了《招商引资工作流程指引》等五项机制,重点推进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康桥告诉记者。
“五免之城”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池州样本,“信用+调解”新模式获评安徽省2024年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十大特色案例,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建立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持续深化“市长面对面”“局长走流程”,选聘首批3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及时准确了解企业与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和诉求;“为企服务”平台收集办理企业诉求4046件,帮助企业兑现市级“免审即享”资金1.2亿元……
池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池州市将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新引进项目500个、到位资金120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促有效投资,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