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动能+三大抓手赋能广西入境游持续发展
随着双方高层与民间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东盟旅游市场正逐步由碎片化的旅游市场向机制共建、市场共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区域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中国—东盟旅游“首站之地”,广西迎来入境游热潮。
新华财经南宁3月24日电(记者何丰伦)从市场对接交流到合作开发多边旅游市场,中国—东盟区域旅游衔接日益紧密;从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到信息交互区域软实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日新月异;从谅解备忘录的达成到行动计划的落地,政策保障与支持体系不断完善……随着双方高层与民间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东盟旅游市场正逐步由碎片化的旅游市场向机制共建、市场共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区域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中国—东盟旅游“首站之地”,广西迎来入境游热潮。
三大动能推动广西入境游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三大动能推动广西入境游持续火爆。
首先是“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东盟旅游市场提供了更广阔开放的合作平台与思路。中国与东盟各国以合作协议为依托、以城市为载体、以客源与信息共享为渠道、以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为目标,形成了一个体系完备、目标明确、互利共赢的区域旅游平台,不仅加快了跨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更通过民间交往与文化融合的深入,促进了多边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
2023年9月15日,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启动为期一年的试运营。该项目由中国广西与越南高平省共同建设和实施,试运营期间中越民众持合法有效证件,通过便捷手续穿越中越边境,就能一览异国风情。这一新颖的跨境旅游方式,吸引了不少中越游客尝鲜体验。截至2024年10月10日,合作区共接待中越跨境旅行团1232个、游客17991人次。
深圳市冠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军认为,中国—东盟旅游市场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自然资源共享转向文化资源共赏,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决定了一个旅游线路的成熟度与深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是广西大力打造入境游目的地,提升入境游市场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节日和祭祀活动、极富地域特色的服饰和工艺品、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等,都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资源。为讲好“广西故事”,广西不断推出多元化的入境游产品和线路。
广西构建起“3+5+N”立体化产品矩阵:即以桂林山水、花山岩画、灵渠运河三大世界遗产为核心,打造攀岩挑战、长寿养生、边关探秘、民族文化、美食探索五类主题线路,配套开发跨境研学、影视取景地打卡等20余种细分产品。
三是打通便利支付渠道,推动入境游“无障碍”。
2024年4月,广西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工作的通知》,推进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到目前为止,广西共计6274台ATM支持外卡取现,并全部张贴个人本外币兑换标识,新增支持小面额人民币取现服务的自助设备1523台。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在出入境口岸、高铁站、港口、码头、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服务网点,为出入境游客和客商提供存取款、开户、外币兑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网点之外,广西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的多元化支付服务环境早已搭建完成。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是许多外籍人员来桂的“第一站”。来自孟加拉国的游客们刚下飞机便来到机场境外来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使用多语种自助地图导航屏查询本地支持境外银行卡的商户,并在双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解文旅、通信、交通等服务。
近年来,广西还开发了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将旅游资源与移动设备进行有机融合,为日益多样化的多文化旅游提供全套游客服务方案,也较好解决了跨国旅游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障碍问题,提升了游客体验。
此外,随着中越两国之间南宁—凭祥高速铁路崇左至凭祥段全线重点关键工程基本完工、中越之间公路条件的完善,为广西吸引“入境游”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大抓手实现持续赋能
为推动入境旅游工作提质增效,广西实施2025年入境旅游促进计划,通过强化国际宣传推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七大举措,推动入境旅游市场恢复与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超过200万人次。这意味着广西面临着如何将旅游“畅销路线”变为“长销路线”。
专家建议,可通过三大抓手,持续赋能广西入境游发展。
一是通过各国旅行社代表、旅游网红达人等方式,变“渠道推动”为“全方位推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秀白教授认为,通过大型旅游推荐活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频繁互动,能够在深层意义上撬动旅游发展潜力。2024年末,广西梧州举行的“壮美广西·世界共享”国际旅行商大会,就吸引了旅游组织代表、旅游业界专家等专业人士,以及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行商代表和旅游达人等200多位嘉宾。崇左、北海等地也相继举行类似活动,为2025年春节期间广西旅游持续火爆奠定了重要基础。
网红达人正在成为广西“入境游”的持续推动者。近年来,不少海外博主在社交媒体平台创作的“China Travel” 主题视频爆火,作为“Z世代”的韩国网红金真明走进广西南宁的大街小巷,用第一视角记录下中国年轻一代有趣又多样的文旅消费与生活方式。他创作的“南宁青年生活图鉴”系列视频在YouTube平台收获超500万播放量,推动韩国来南宁旅游的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37%。
二是深度挖掘旅游路线。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赵双全建议,一方面要将桂林山水、崇左花山岩画、兴安灵渠等世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密切融合在一起,持续推广具有明显地域特色、体验感强的旅游路线;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强化更加精细、特色、小众化但附加值高的旅游线路,如攀岩挑战游、极限运动游、养生长寿游等,满足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是升级“智游广西”国际版平台,加快推动旅游人才培养储备。桂林旅游学院教授付德申建议,应尽快推出集成小语种语音导览、跨境电子签办理、实时汇率换算等智慧服务的平台、小程序,最大限度方便跨境游客;同时,全面加快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实施“东盟语种+”三年计划,培养既通晓越南语、泰语等小语种,又具备旅游专业资质的复合型人才。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