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探寻茶产业“破圈”密码

河南分社|2025年05月07日
阅读量:

“一片绿叶”何以传承千年,持续繁荣?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新茶饮、茶饮料、茶食品及深加工等行业的崛起,有效承接了绿茶市场量能释放,正在塑造产业全新的品牌形象和未来。

新华财经郑州5月7日电(记者李文哲)绿茶是我国产销量最大的代表性茶类,在出口茶叶中也占据绝对优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绿茶产量达到206.03万吨,同比增长6.5%,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8.9%。“一片绿叶”何以传承千年,持续繁荣?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新茶饮、茶饮料、茶食品及深加工等行业的崛起,有效承接了绿茶市场量能释放,正在塑造产业全新的品牌形象和未来。

传统茶文化:新茶饮、茶饮料的沃土

中国是茶的故乡。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品类,绿茶以其清雅的香气、鲜爽的口感、健康的功效,深受国人喜爱,并沿着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远播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绿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日前在河南信阳举行的2025中国绿茶品牌大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指出,新茶饮等新品类的兴起,为绿茶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茶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向好,吸引了不少品牌上市抢占份额。”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咖委副秘书长、福州市帮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曹中柱说。

在将各项健康标准升级为产品附加价值标签的同时,茶饮企业也格外注重发展茶叶品质。古茗推出四款龙井系列奶茶新品弘扬中国绿茶文化、益禾堂以中国红文化为切入点推出中国红·轻乳茶……通过对茶叶品类进行细分和创新,茶饮企业积极探索与传统名优茶结合,体现文化传承,传播品牌价值。 

“尽管新茶饮对于茶叶的应用和品茶的方式不同于传统茶饮,更倾向于高香茶品,并针对不同口味的客户添加不同的食材,但无论是果茶还是奶茶,都离不开茶叶做基底。”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应用研发总监刘晓鹏说。

时代日新月异,万变不离其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茗茶的独特优势,为新式茶饮带来差异化和创新的可能性。

现代茶科技:打造茶业新质生产力

“炒”作为制作茶叶时的关键过程,不仅体现了制茶人的经验技术,更决定着茶品的高下。

“过去炒茶全凭师傅手感,现在每条生产线都有‘数字配方’,从杀青到烘焙,每道工序参数全部固化在控制系统里。”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文新介绍,该公司已建立起智能化生产线控制中心,实现生产线烘干、整形、揉捻、杀青等多个制茶步骤自动运行生产。

越来越多的机械在茶企和茶农作坊中广泛应用,推动了茶叶生产方式从人工向工业化、智能化的转变,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溯源码,这盒茶叶从哪片山头采摘、谁炒制的、检测报告都能看到。”信阳市浉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涂健歌介绍,“山水浉河 云赏毛尖”区块链溯源平台已覆盖2.6万亩核心茶园、147家茶企,为每片叶子提供“身份证”,让浉河茶溢价率提升20%以上。

不只是茶叶生产。从杯中之饮到科技之晶,茶叶深加工的进化史,本质上是一场对自然馈赠的深度解码。

借助超临界萃取技术,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拥有好睡眠;采用高阻隔专利包装技术,将茶叶做成茶珠,即可实现常温550天保鲜,将茶珠放入萃茶机,还可实现全自动泡茶……现代茶科技正在赋能茶业全产业链条。

“我们还会将茶叶籽利用起来,生产茶籽油。”在浙江茶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看来,科技正在重新定义一片茶叶的价值边界,茶叶深加工赛道同样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未来茶产业:彰显品牌独特魅力

如何“于千万品之中”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李佳禾认为,随着茶类消费回归品饮属性,健康、养生、调和、便携、颜值正在成为消费关注点。

“消费者把品质和体验作为茗茶消费的关键因素,满足情绪价值、品质偏好等方面的需求正在提升,而包装的便携性、创意化更受消费者欢迎。”京东超市茗茶组负责人张恺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49.91吨,增幅4.78%,但总产值为3217.85亿元,回调2.40%。

在产量稳增、产值调整的大背景下,李佳禾认为,茶企可以聚焦消费增量,适度开展跨界、跨渠道业务,探索新兴增长领域;强化传统文化活态传承,讲好中国茶业品牌故事,深化品牌文化价值赋能;不断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认知度,促进消费从产品品牌向服务品牌延伸。

作为中华传统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独门秘笈在于一种被称为“拉老火”的传统制作工艺。“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喜爱已形成热潮。我们把‘拉老火’这一工艺变成品牌符号进行挖掘,依托传统元素开展品牌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春说。

“要全方位地去触达消费者、拥抱消费者,包括使用年轻消费者比较喜欢的语言。”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飞表示,中茶将全区域、全渠道、全品类发力,发挥中国茶产业“主渠道”作用,不断推动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融合发展。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