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解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曲靖样本

新华财经|2025年05月07日
阅读量:

曲靖作为云南省副中心城市,近年来依托山水资源激活“旅居经济”,持续擦亮“珠江源头”生态名片,形成“山水+人文+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动能,成为云南旅居业态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华财经昆明5月7日电(陈碧琪、谈瑞、何丰伦)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与民生福祉提升的重要路径,旅居产业的蓬勃发展,时也,势也。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云南省将持续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做实打响“旅居云南”新品牌,力争旅居人数达600万。而曲靖作为云南省副中心城市,近年来依托山水资源激活“旅居经济”,持续擦亮“珠江源头”生态名片,形成“山水+人文+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动能,成为云南旅居业态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云南这个以“彩云之南”形象示人的旅游大省,正在用旅居的形态重构游客与目的地的关系。从“走马观花”到“沉浸式旅居”,从“过路游客”到“资深村民”,被旖旎风光吸引而来的人们在此放慢脚步,在日月交替之间慢慢融入这方土地。

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旅居云南总人数达到389万,同比增长20.7%,平均旅居天数达80天。

从旅游到旅居,业态的升级给云南的产业经济带来了什么?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传统观光旅游模式下,游客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且消费结构不优,尤其像云南这样的远程旅游市场,游客交通花费占比约40%、住宿花费约30%、餐饮花费约10%、景区花费约10%、其他花费约10%,占比最高的交通花费和部分住宿花费留在本地的并不多。

而随着更多游客愿意放慢脚步在当地“居”下来,其长时间、高频次、高标准的生活需求带动这一消费结构出现显著改善。旅居客的消费中,餐饮占比约40%、住宿约30%、交通仅占10%、其他消费约20%,留在本地的花费大幅提升。

除了“消费力”,随外来旅居客注入的“人力”也是一笔不可忽略的无形资产。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旅居者中约六成年龄区间在20至40岁,有13%的旅居者将乡村作为优选旅居地。这意味着通常来自发达地区、具备一定收入和知识储备的旅居者,为目的地带来的信息以及“候鸟”人才和智力资源等,将有效助力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此背景下,“旅居云南”已成为云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据悉,2025年,云南将做实打响“旅居云南”新品牌,力争旅居人数达600万;到2027年,云南全省将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房

盘活“空心村”“网红”变“长红”

一踏入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红瓦房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错落有致的红瓦小屋,一砖一瓦间满是质朴与温馨,古老韵味与现代生活充分融合。

据悉,这个昔日的“空心村”在2023年启动了旅居业态改造,同年即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名单,成为新晋旅居“网红村”。

“从2023年9月到现在,村级直接增收有近200万元。”红瓦房村党支部工作人员表示,以前的红瓦房村破败冷清,年轻人到外地打工谋生,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人孩子,不少当地特色的红瓦房因为久无人住而老化坍塌。近年来,红瓦房村以乡愁为纽带,推动景村人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盘活闲置老房、传统民居并植入旅居民宿,发展特色餐饮、原乡集市等业态,不仅让村集体增收,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多年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已有28户农户注册开展经营活动。

如今,红瓦房村的旅居产业持续向好,花卉产业、文化艺术、民宿旅居、庭院经济等乡村业态每年可带动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红瓦房村老旧房屋改造的“操盘手”——云南若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在曲靖还深度参与了李家村、宣威戈平村、马龙咀子上村等多个乡村文旅项目。据公司副总经理钟玲介绍,在打造旅居品牌、助力空心村落焕新的过程中,企业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政府以衔接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如道路、污水管网等建设,企业自筹资金推进乡村闲置老房的结构性改造。以马龙区土瓜冲村项目为例,由于该村引入了较为丰富的商业业态,企业方约400万元的资金投入预计3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从“过客”到“归人”,从“观光”到“生活”,这场旅居浪潮不仅重塑了曲靖的产业结构,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新引擎。“我们定了一个目标:2025年底,我们会在云南交付19个精品旅居村;未来3至5年,我们将在云南完成100个旅居村的点位打造。”钟玲表示。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曲靖样本”

在旅居市场持续升温、新项目蓬勃涌现的背景下,业内专家提醒,各地需注意充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强化旅居产业的差异化发展优势。

以“滇东门户”曲靖市为例,当地夏季平均气温19.7℃,森林蓄积量6983万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对于苦于酷暑的川渝湘鄂客群而言吸引力尤甚。每年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万游客到曲靖避暑消夏,平均旅居时间达10天以上,最长超过3个月。

除了自然资源禀赋,曲靖当地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也是吸引外来旅居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旅居消费中占比约三成的住宿成本方面,目前曲靖已基本形成以租赁自建房、旅居宾馆、养老服务中心、旅居村落等为主的旅居住宿业态,旅居住宿价格较低且保持稳定。就居住物价成本而言,当地消费水平不高,且政府持续整治低价游、乱收费等旅游市场秩序问题,着力抓好景区管理、导游和民宿规范等,旅居在此的生活体验和性价比都已经形成了良好口碑。

此外,曲靖的教育发展也意想不到地成为了其旅居产业的一大差异化优势。不少被凉爽气候和便利生活所吸引而来的“候鸟”老人,意外发现这里的高品质教育服务可以充分满足其对孙辈的代际抚育需求。

曲靖在历史上文风兴盛,近年来更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现已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08个、学区53个、城乡共同体14个,累计辐射带动学校2134所、覆盖学生超84万人。通过“优质学校+新校”“优质学校+弱校”“优质学校+民校”的方式,当地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稳定保持全省头部地位。老有安居、少有乐学,为曲靖当地的旅居产业发展更增一抹亮色。

无论是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是乡村经济的造血再生,“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在成为600万旅居客寻得“第二故乡”的真实起居日常。当地理的隔阂在烟火气中消融,云南或将书写旅游业从“流量经济”到“留量经济”的转型范本——这里不只有山水,更有生活;不只有远方,更有归属。(参与调研:陈永强、刘桃熊、肖林)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