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浙江: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化解企业“烦心事”

新华财经|2025年05月12日
阅读量:

浙江多年来坚持把企业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心头事”,围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过高、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突出问题,通过合理设置频度、科学把握力度、着力提升精准度,持续构建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

新华财经杭州5月12日电(记者吕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营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举措。浙江多年来坚持把企业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心头事”,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具体实施意见,围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过高、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突出问题,通过合理设置频度、科学把握力度、着力提升精准度,持续构建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

“五创新”提效能 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一码云集”全盘统筹设计检查安排、“一码赋能”助力检查全过程阳光公正、“一码双管”全流程数据实现闭环可溯……在浙江金华,“亮码检查”改革推动该市执法部门计划检查率提至99.9%,跨部门联合监管率从36.1%提升至67%,现场检查总量同比减少20.1%,涉企检查任务减少48.4%,涉企行政检查全链路不断规范,营商环境有效提升。

“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在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浙江省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重点解决多头重复低效检查、运动式检查、任性检查等问题,“帮助企业防风险、减负担、添活力,进而带动就业、惠及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悉,“浙江版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五方面创新:一是“清单查”,依法依规逐项明确检查对象、内容和方式,并纳入线上统一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检查”;二是“统筹查”,每年初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并最大程度整合归并不同部门、科室的检查安排,让企业告别“今天你来查、明天他来查”的烦恼;三是“分类查”,综合风险程度、信用评价等情况,科学精准对企业画像,实施差异化检查,逐步实现“好企业少查或不查”;四是“综合查”,深化浙江首创的“综合查一次”模式,多部门“一张表单通查”,确保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五是“亮码查”,每个码对应一次入企检查,全程上线、全面留痕,企业通过扫码就知晓“谁来查、查什么、结果怎样”,监督部门也能有效追踪监督。

浙江省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创新举措依托全省统一的执法监督平台支撑实施,目前已贯通省市县乡四级,覆盖42个执法条线,基本实现行政执法“一网统管”。接下来,浙江还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行政执法,开发更多“小快灵”模型,提升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智能智慧水平。

政府治理、企业自治“良性互动”

“互动治理”理念、“预约式”指导服务、多部门联合帮扶企业整改完善……翻开“浙江版实施意见”,多条举措颇为新颖。在温州龙湾,不少企业变“被动检查”为“主动邀约”,根据涉企高频事项,在合适时间“点单预约”涉企指导服务,体验定制“靶向式”专属体检,并得到联合检查“开药方”,目前共完成“预约体检”505次,发现问题397个,整改率100%。

“浙江强化政府治理和企业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执法部门和企业协商共治,从单向监管、被动守法转变为社会参与、主动合规,实现‘管理导向’向‘治理导向’转变。”浙江省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正探索把指导服务嵌入企业成长全周期、执法工作全链条。例如对成长型企业,推行跨部门联合帮扶整改,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对新产业新业态,运用引导、示范、约谈等包容式监管,既留足创新发展空间,又防止失管、漏管。

聚焦企业防范违法违规风险需求,浙江于2024年7月全面推行“预约式”指导服务,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环境。企业通过“浙里办”、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专区等渠道按需提出预约申请,相关部门组团上门,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预防性、精准性的联合指导,帮助整改风险隐患,2024年各地累计收到企业预约申请10267件次,指导帮助整改风险隐患7794个,获得企业广泛好评。

聚焦企业反映一罚了之、天价整改等问题,浙江推行信用修复告知书、整改建议书和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信用联动修复等举措。尤其在罚后整改阶段,该省行业主管部门会商相关监管部门,明确整改标准、整改步骤等,联合指导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整改到位,避免出现不同部门标准不统一。目前,该省相关地区已开展联合帮扶整改2.2万次,指导整改问题1.2万个。

保障公平竞争护航民企发展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有效助力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还将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纳入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全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浙江正积极开展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和综合平衡。“市场公平竞争、涉企行政检查是重要的评估内容,以防止出台的政策措施妨碍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防止涉企行政执法出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曙明介绍,2024年7月以来,该省累计完成各类政策评估80余件,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和风险提示400多条,对2项政策出具了暂缓出台的评估意见。同时,浙江有序推进存量政策评估,对具有收缩性、抑制性、负面影响的存量政策有序开展废止和修改。

在招投标领域,浙江积极推动改革,维护民企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如实施《关于进一步构建规范有序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突出行业部门对具体招投标活动的分业分级监管;推动“评定分离”改革试点提质扩面,促进招标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聚焦招投标领域乱象及其背后的腐败行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建设全省招投标智慧监管监督系统,全面贯通项目建设“标前-标中-标后”全流程信息数据,推动招投标的数智治理;加强评信用信和联合惩戒,把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检查结果和标后履约情况与信用评价挂钩,强化信用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

同时,浙江纵深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企业信用状况和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信用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年度内可以少检查或不检查。据介绍,浙江正加快夯实信用数智基础,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长三角”平台,及省级、地方437个业务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信用网络体系,通过“数智赋能”加快完善信用监管服务体系。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