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云南国企:向“新”而行 乘“数”而上

新华财经|2025年05月19日
阅读量:

云南省属国企以创新为驱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速发展,成为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力引擎。

新华财经昆明5月19日电(记者雷肖霄、贾云鹏、张磊)从绿色能源到数字工厂,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业态培育,一场以创新为内核的变革正在云岭大地蓬勃兴起。近年来,云南省属国企以创新为驱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速发展,成为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力引擎。

绿色筑基:让发展底色更清新

今年3月,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能投集团”)在开远市举行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投产并网发电仪式,标志着全球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大里程碑。

这座“全球首个核准、首个开工、首个建成、首个并网发电的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改写了人们对传统火电“高污染、高耗能”的认知:机组全厂热效率高达46.34%,供电度电煤耗仅为283.6克每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7.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

“项目投运后,红河电厂将成为滇南区域最大的稳定电源支撑点。”云南能投集团战略部负责人王超介绍。

在昆阳磷矿,一场“绿色逆生长”的奇迹正在上演。云天化集团坚持“矿开采到哪里,复垦植被就跟进到哪里,恢复生态,不留遗憾”的工作方针,目前可复垦土地植被率超96.81%。走进矿区,仿佛置身生态公园:采矿平台变身梯田景观,边坡披上绿装,甚至建起了生态观测站。这种“边开采、边保护,边治理、边恢复”的绿色发展理念,让该矿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矿山示范基地。

云天化集团通过坚持绿色引领、打造绿色矿山方队、建设绿色工厂集群、投建绿色产品矩阵、创建引领行业绿色标准等五大方面绿色发展,实施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13亿元,复垦植被面积超6万亩,可复垦土地植被率超96%,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累计创建绿色矿山8座(其中国家级7座),绿色工厂20个,绿色产品125个。”云天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耗能产业步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轨道是云南省属国企筑牢绿色发展底色的重要举措,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也在持续激活国企活力。

2024年起,云南能投集团与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强强联手”,实施一体化经营,推进煤炭电力、煤电新能源两个联营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经营中,我们两家始终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能源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王超说。

产业焕新:传统领域长出“新枝芽”

“传统产业不能躺在资源上睡大觉,躺在舒适区里吃老本,靠山吃山,总有山穷水尽时。”望着眼前建成的露天矿智能化系统,隶属于云南能投集团的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芮昌龙感慨道。不远处,一片煤海在绿意环绕中浮现。

据了解,通过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关系,小龙潭布沼坝露天矿引进地表形变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边坡监测数字化、自动化,通过无人机航测实现数字矿山开采可视交互管理,建成露天矿山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目前,该矿已建成创新工作室2个,技师工作站5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人,与有关科研院所及高校筹划成立“科创中心”等,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云南能投集团将以‘AI+能源’全链布局为突破,分3个阶段逐步提升,努力打造绿色能源产业智能化新标杆。一是在数字化强基阶段,实现数据全链贯通,数据要素价值得到初步挖掘和应用。二是在智能化升级阶段,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以数据驱动企业管控能力和产业运营效率‘双提升’。三是在数智化融合阶段,推动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云南能投集团科创中心副经理张国飞说。

智能化水平提升,正在让传统产业告别“黑笨粗”走向“高精尖”。在云天化集团安宁产业园的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上万组实时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整个化工园区在虚拟世界有了“双胞胎”。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模拟不同生产方案的效果。“过去调整工艺参数要手动输入,现在通过搭建OTS系统和APC+RTO系统,装置自动控制率提升95%以上。”技术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还成功预警过多起潜在故障,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数字卫士”。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打造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数字化环境,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重塑组织关系和生产经营方式,重构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经营效率、改造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云天化天安化工工程和技术创新中心副部长施朋伍说。

未来已来:创新路上的新考题

立夏过后,云岭大地一片郁郁葱葱。筑牢绿色之基,加速产业焕新,云南省属国企正在成为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力引擎。

站在新的起点上,云南省属国企未来仍然面临诸多新的考题: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性难题仍待破解,“数字孤岛”有待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投入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需要平衡等。

破题之法正在探索中。

云南能投在大理建设的百兆瓦级储能电站,就像给电网装上了“巨型充电宝”,可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为跨境新能源消纳提供技术范本;云天化集团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现旗下84家企业数据贯通,并对外服务云南、青海等地 180 多家企业,覆盖化工、非煤矿山等多个行业,为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提供方案。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平衡,正通过 “老树发新芽” 与 “新苗育沃土” 实现双轮驱动。云南能投在安宁投资 18亿元建设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利用盐矿退役盐穴实现“地下储气库 + 地面发电系统”的创新组合,预计年发电量 5 亿度,为新兴储能产业开辟新路径。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国企正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云天化集团通过“一单制”多式联运、“一箱到底”跨境直达等运输模式,探索创新国际铁路联运、海铁跨境联运模式,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扩大了业务覆盖范围,增进了对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贸联系,合作客户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属国企正迎来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当绿色成为标配、数字成为基座、创新成为习惯,云岭大地上的国企改革故事将渐入佳境。云南省属国企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不仅关乎企业自身蜕变,更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云南方案”。(参与调研:郑璐、魏雨田)

 

编辑:毛娜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