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数智赋能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跑出“加速度”

新华财经|2025年06月27日
阅读量:

近年来,浙江交通集团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和工程品质为目标,从项目建设管理智慧化、施工质量管控智慧化、安全生产管控智慧化等6大板块发力,全面建设工程智慧建设管理系统,以数智赋能引领品质建造。

纵横浙江数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发展的机遇带到山区海岛,串联起城市乡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作为“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浙江省“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多连”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甬台温高速纵贯浙江东部宁波、台州、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车流量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四车道的通行能力难以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甬台温高速公路亟需拓宽改建、提高建设标准,以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结合工程特点及实际需求,近年来,浙江交通集团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和工程品质为目标,从项目建设管理智慧化、施工质量管控智慧化、安全生产管控智慧化等6大板块发力,全面建设工程智慧建设管理系统,以数智赋能引领品质建造。

多措并举 筑牢安全“生命线”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在浙江交通集团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灵江特大桥斜拉桥的施工现场,高耸的索塔被防护网全部覆盖,在守护工人安全的同时,保障着原有车道车辆的安全通行。

“灵江特大桥是在原有高速公路的左侧新建四车道的桥梁,作为改扩建的典型项目,需要满足原有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台州北段SHSG04标项目部工作人员表示,“新建桥梁距离原有高速公路最近的地方仅20厘米,作业施工哪怕掉颗螺丝在原有高速上,都可能会酿成一场事故,施工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为最大程度保障施工安全,项目将索塔设置为钻石型结构,不仅保证外观整体效果美观,更有效避免异物掉落。为防止细碎混凝土及扎丝的下坠,架体单元平台间隙还安装胶皮进行覆盖,全方位无死角降低项目安全风险。

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第一个落地的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风险高、管控难度大。去年以来,项目指挥部利用安全智控平台、数字孪生工点管控系统、隧道施工智慧管控系统、特种设备监测预警系统、临近高压线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等多个智慧安监措施,有效加强人员、机械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安全管控。

同时,创新“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工作方式,创立“伍建和”安全创新工作室台州沈海项目分工作室,通过日常调查研究,针对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研发设计了机械红外感测警报装置、施工钻机防倾覆支腿等16项安全管理“发明”,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3项获得省级奖项、2项在全省交通工程推广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在技术创新上拧紧工程项目的‘安全阀’,为机械设备锁上‘安全锁’的同时,通过数智化安全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为项目打通安全风险管控难点。”项目指挥部安全处负责人史森枭表示。

精管细控 夯实质量“防护墙”

6月3日,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麻岙岭隧道-水洋枢纽宁向正式开始断流施工。作为交通组织协调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的改扩建项目,指挥部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统筹推进高速路网分流管控、出行信息宣传引导、路网运行监测保障等重点工作。

在高速路网分流管控方面,指挥部立足区域路网实际,科学制定分级分流策略。优先依托集团内部高速路网,构建主分流通道,实现车流有序疏导,力争缓解断流区域地方道路交通压力;在出行信息宣传引导上,指挥部实现线上与市级交管部门深度协作,启用电子围栏技术,以短信形式向过境车辆定向推送断流及绕行信息,同时加强与高德、百度等主流导航平台的数据交互,实时更新封道信息,确保出行信息“应晓尽晓”。​

为加快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品质要求,指挥部厘清建设领域全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优化质量管理流程,突出质量管理硬指标,实现质量控制标准数字化。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采集施工质量数据和工艺预警数据,将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调整为动态评定工程实体质量和管理质量,及时纠偏,消除影响质量风险。

与此同时,通过对试验检测设备的数字化升级,为常用的设备如压力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水泥抗折抗压一体机、恒温恒湿养护控制仪、混凝土强度回弹仪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等,赋予自动采集检测数据的功能。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种数字化改造不仅提高了试验检测数据的时效性,还增强了其可追溯性,为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手段。”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负责人表示。

数智驱动 刷新工程“进度条”

回想两年前,岭青(原猫狸岭)新隧道建设之初,相隔二十几米处的老隧道通着车,3.6公里隧道的建设任务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这让建设者犯了难,直到现场引进了全电脑自动三臂凿岩台车、智能数字化浇筑衬砌台车、三维激光断面扫描仪等十余种先进的机械设备,配合爆破振动优化,实现了智能、安全、高效作业。如今,岭青隧道左洞已顺利贯通。

“当初为了尽早实现岭青隧道贯通,提高隧道施工效率,我们将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指挥部主持工作的副总指挥陈翔表示,“机械化施工缩短爆破开挖时间,每循环可节省两到三小时,大大加快建设步伐。”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通过调整工程投资、实体进度的线下数据采集方式,优化计量支付报批审核流程,实现投资、实体进度和计量数据的数字化归集和自动综合研判;全面梳理投资、实体进度和计量支付预警阈值,通过“赛马”排名和自动预警提醒,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通过将进度、质量、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纳入数智管理,项目建设逐步提质增效。“数智”赋能下,隧道施工从最初掌子面(即开挖坑道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开挖支护1天1循环,提高到2天3循环,一个掌子面从原先每天掘进3米提高到每天4.5米,开挖作业人员从9个人缩减到3个人,桥梁桩基施工从一天2根提高至8根,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是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大干快上之年。项目将紧盯品质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方向,突出抓好‘安全、质量、进度’三要素,将难点打造成亮点,将难度转化为高度,奋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标杆’‘山岭重丘地区国高网改扩建项目新示范’。”陈翔表示。(李伟男 陈英)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