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以公共充电桩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洛阳市以公共充电桩建设为民生实事抓手,破除壁垒、激活市场,在化解市民游客“充电焦虑”的同时,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郑州7月4日电(记者李文哲)五年新增上万个公共充电桩、充电服务费从每度电8毛钱降至3毛钱左右、城区实现“5分钟充电圈”……作为“十三朝古都”、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河南省洛阳市以公共充电桩建设为民生实事抓手,破除壁垒、激活市场,在化解市民游客“充电焦虑”的同时,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告别“一桩难求” 政企民三方受益
“以前开车旅游,最愁的就是续航问题。”回忆起几年前驾驶新能源汽车的经历,洛阳市民刘天野坦言,当时洛阳公共充电桩少,不好找,找到了还得排队两三个小时。景区几乎没有充电的地方,距离远了都不敢开车去。
近年来,随着洛阳市加快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刘天野的“充电焦虑”不复存在。“市区内行驶5分钟就可以找到公共充电桩,充电成本还降了一半,一度电在3毛钱左右,用起来也更踏实。”刘天野说。
充电桩的“量”“质”齐升,直接拉动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洛阳市车管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间,当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5.7万台飙升至21.3万台,年均增速超50%。
今年一季度,洛阳金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一款新能源汽车一个月卖出576辆,该公司总经理怯启航表示:“配套完善了,消费者的顾虑少了,新能源汽车成了‘香饽饽’。”
而充电桩建设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其对当地文旅经济的“续航”。在龙门石窟景区停车场内,新能源汽车有序停泊在充电桩旁。来自广州的游客王钲皓结束游览后,看着已充电的车笑着说:“从高速到景区,充电无缝衔接,这趟‘古都之旅’省心又顺畅。”
“提前咨询充电桩的游客占比超60%。我们民宿专门规划了充电区,目前10台充电桩基本满足需求,未来计划实现‘一客房一充电桩’。”洛阳市半山四季温泉酒店总经理潘春阳说。
“小小充电桩,串起了民生幸福与经济活力。”洛阳市洛龙区学府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燕感慨,“它不仅解决了‘能不能来’的问题,更激活了‘来了留不留’的潜力,为洛阳文旅发展注入了持久动能。”
破除行业壁垒 激活市场“一池水”
时间回溯到2018年,洛阳市政府曾授权洛阳城投集团负责对全市充电基础设施统一进行建设、管理。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从2017年的4000余辆到2020年已突破5万辆,特许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市场活力不足、建设速度滞后、服务模式单一。
“全国头部企业进不来,本地企业没动力,群众需求跟不上。”河南宝威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幸浩回忆道。该公司2017年在洛阳成立,是当地第一批新能源充电桩企业。
破局,从“拆墙”开始。2020年10月,洛阳市政府印发《洛阳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加快建设新能源充电桩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充电设施建设布局。
“政策放开后,营商环境好、隐性壁垒少、政策保障足,我们一口气建了20个超级充电站,年收益550万元。”李幸浩说。
政策的“松绑”,不仅让宝威智控这样的本地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开迈斯等头部企业纷纷入驻洛阳,为当地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多元经营主体形成了“比服务、比效率、比创新”的良性竞争格局。
在位于新伊高速伊川服务区的充电站,120千瓦快充桩30分钟内即可为新能源汽车充入约80%电量。“得益于新技术应用,储能系统可吸收低谷电、高峰时支撑快充,还可通过光伏发电补充供电,多车同时充电也不‘卡壳’。”国网河南电力伊川公司党委书记贾雪蒙说。
“进得来”,更要“发展好”。洛阳电力部门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对于运营性质高压充换电设施项目,落实双经理负责制,确保可控环节总时限不超过17个工作日,做到电网配套工程提前竣工,与企业客户受电工程同步投运;针对群众使用的低压充电桩用电,推出“一站式报装”服务,从线上提交资料到上门验收,全程3天内即可完成。
持续提质升级 助力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底,洛阳市充电设施年充电量达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居全市企业用电量第五位,成为拉动用电需求增长的新引擎。站在新起点,洛阳的目标不止于“量”的覆盖,更要实现“质”的跃升。
国网河南电力洛阳公司副总经理陈楷表示,已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纳入市“十五五”配电网规划,重点提升配电网对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的接入能力。未来将通过加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推动充电设施与电网的深度协同,推动洛阳市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质升级,让充电更智能、更高效。
按照规划,到2026年底,洛阳较2023年底将新增充电桩1.2万个,公共服务领域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0%,高速公路快速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
“这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布局的优化——要让充电桩‘长’在需求点上,比如景区、商圈、社区周边。”洛阳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支队长周新建说。
为保障目标落地,洛阳正打出“政策+技术+服务”组合拳:政策方面,持续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严禁违规设置准入障碍,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技术方面,推动充电设施与5G、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探索“充电桩+光伏”“充电桩+储能”等新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服务方面,针对群众需求,优化低压充电桩报装流程,推广“线上办、掌上办”。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生命线’,更是绿色发展的‘信号灯’。”国网洛阳经济技术研究所电网规划技术员刘卫民表示,随着充电量的快速增长,洛阳也将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转型。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