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山东烟台:链长制提升葡萄酒产业发展韧性

新华财经|2025年07月11日
阅读量:

烟台以链式思维推动葡萄酒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推动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葡萄酒产业链链长制有效提升可持续发展韧性,持续擦亮城市IP。

新华财经济南7月11日电(记者贾云鹏)山东烟台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经过百余年积淀和发展,已成为国内葡萄酒产业链最完整的产区。2021年以来,面对葡萄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带来的影响,烟台以链式思维推动葡萄酒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推动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葡萄酒产业链链长制有效提升可持续发展韧性,持续擦亮城市IP。

链长制有效对冲行业深度调整压力

今年6月,第36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葡萄酒管理硕士班学员来到山东烟台。当学员们漫步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百年时光隧道中,沉浸式体验特色酒庄时,不由感叹:“这里是世界葡萄酒版图上不可替代的东方坐标。”

沿着烟台延绵千里的黄金海岸驱车前行,葡萄园和葡萄酒庄星罗棋布。这座位于北纬37度的海滨城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满足优质葡萄酒生产所需要的阳光、沙砾、海洋“3S”法则,是中国唯一冬季不需对葡萄藤进行埋土防寒的优良产区。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葡萄酒酿酒企业张裕公司,开启了中国葡萄酒酿造先河。1987年,烟台荣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21年,烟台市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葡萄酒产业被列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我们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引领,把链长制作为产业突围的重要抓手。”烟台市政协主席、葡萄酒产业链链长于永信说,烟台市委出台《关于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产业起势“设计图”;市人大颁布《产区保护条例》,提供法治保障“压舱石”,烟台成为首个开展产区立法保护的地级市;市政府印发《“链长制”实施方案和产区建设方案》,绘就链式发展“施工图”;市政协创设省级“葡萄酒产业·界别同心汇”,形成产业发展“推进器”。

同时,烟台市系统构建葡萄酒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设立市级产业专项资金,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推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4条措施,持续优化链式运转机制,深度整合“政产智金用”要素资源。“政策措施‘硬支撑’和体制机制‘软环境’协同发力,保障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于永信说。

近年来,全球葡萄酒市场持续低迷,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然而,数据显示,烟台葡萄酒产量在全国总产量的占比由2021年的33%上升至2024年的41%,销售收入、利润等核心指标稳居各大产区之首;烟台葡萄酒品牌价值跃升至862.31亿元,连续九年稳居行业榜首,链长制有效对冲了行业深度调整的影响。

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

葡萄酒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烟台市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一条贯通种植、酿造、品鉴、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条日益清晰。

烟台坚守“3S”风土优势,将酿酒葡萄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根基,持续创建高标准优质基地和优质示范园,通过奖补资金引导种植户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目前,烟台酿酒葡萄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占比达98%,形成了蓬莱区“一带三谷”、黄渤海新区柳林河谷、莱山区瀑拉谷三大重点子产区,从源头上保障了葡萄酒的高品质。

烟台还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来庆说,2021年成立的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整合产、学、研、用等资源,对葡萄与葡萄酒领域内基础和共性技术进行协作创新,形成了更适合烟台产区生长的优质新品种“烟酿”系列。链长制实施以来,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培育葡萄新品种8个,颁布栽培技术规程5套。

二产提质方面,烟台依托国家级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余处科研平台,推动酿造工艺优化,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引导企业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同时,支持配套产业蓬勃发展,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认定10户“配套产业链领军企业”,蒸馏、脱醇等智能设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烟台已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配套中心”。

7月3日至7月5日,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在烟台举办。记者在企业产品展示区看到,一款气泡葡萄酒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江说,这款“小萄”系列气泡葡萄酒,是公司专门针对年轻人市场研发的产品,具有酸甜花果味、爽口气泡感和低度淡酒精口味,受到市场欢迎。“市场机遇来自不断创新。”周洪江说。

烟台还深度挖掘葡萄酒历史文化,成立葡萄酒文旅产业发展联盟,加强酒庄、景区、旅行社、餐饮酒店等产业链企业紧密协作,推动葡萄酒产业加速与文化、旅游、农业、教育等多领域融合,激发产业新活力。

“酒庄即景区,生产即体验,产品即文化。我们引导酒庄酒企将自然风光、参观品鉴、运动休闲、文化普及、美酒美食等融入经营之中,创新推出四季主题旅游产品,吸引游客走进酒庄体验葡萄酒文化之旅。”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说,烟台葡萄酒文旅已从单一的酒庄参观,迭代升级为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文旅体验矩阵,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持续擦亮“让世界微醺”城市IP

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姜英松说,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葡萄种植及酿酒历史,烟台已发展204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和60多家知名酒庄,葡萄酒瓶、软木塞、螺旋盖、橡木桶制造、酿酒设备等产业链配套企业250多家。2024年,烟台葡萄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

葡萄酒产业也带动了乡村振兴。处于烟台市蓬莱区丘山谷酒庄聚集区的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周边密集落地了法国拉菲瓏岱、香港逃牛岭等酒庄,多数村民在酒庄上班,村里也在酒庄带动下发展了民宿、采摘、垂钓等项目。“上班就在家门口,每月能挣4000元,还不耽误种植果树,生活越过越好。”村民黄东说。

葡萄酒已成为世界认识烟台、了解烟台的名片。于永信说,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链将内外并重、协同联动,推动烟台葡萄酒从产业品牌升级为“让世界微醺”的城市IP。

一是构建沉浸式体验矩阵,高标准打造“一园一圈一线”葡萄酒城市会客厅。“一园”即改造提升张裕1892旧址公园,计划连通滨海广场,形成独具特色的烟台葡萄酒1892海岸;“一圈”即围绕朝阳街区,增设“微醺驿站”,孵化“微醺烟台”文创店,打造“微醺烟台”最佳打卡地,让市民游客“走得进、看得见、亲身体验”;“一线”即沿烟台山至东炮台海岸线,复制推广“微醺驿站”“微醺烟台”文创店等消费体验场景5处以上,让市民及游客在观海游玩时随时随地可看可感微醺元素。

二是推动葡萄酒文化“破圈”,高水平做强文化软实力。支持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大德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等发挥主阵地作用,开展葡萄酒文化公益推广活动20场次以上;加快烟台葡萄酒文化主题活动成果转化,启动文创、征文、书画、摄影等作品公益巡展。

三是推动葡萄酒国内外融合,扩大“酒城”朋友圈。近年来,烟台通过承办国际峰会、开展产区交流等措施,持续深化与全球葡萄酒主产区的合作互动。同时,将借助葡萄酒旅游大会等契机,推动中国葡萄酒文化继续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葡萄酒读懂烟台的微醺魅力。

 

编辑:毛娜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