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河南: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2025年07月31日
阅读量: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游客需求,不断用新技术手段加强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打造优质旅游环境。

新华财经郑州7月31日电(记者李文哲)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文化大省河南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依托科技创新,各种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更大活力。业内人士表示,好的产品和业态始终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创新深刻改变文化创新、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文化+旅游+科技”已成为发展趋势。

从“看景”到“入景” 新业态丰富游客体验

一大早,在位于郑州市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门口,等候进场的游客已排起长队。“这是我第三次来,前两次看完《幻城剧场》《火车站剧场》意犹未尽,这次专程带父母来体验《李家村剧场》。”西安游客李倩说。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推动戏剧大众化的过程中,创新应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实境等数字技术,突破演员、观众和舞台之间的界限。

在《李家村剧场》中,智能翻板配合56道机械麦穗吊杆通过智能控制呈现波澜壮阔的麦浪翻滚;在《幻城剧场》中,各式升降台、旋转台、机械臂等舞台机械设备带动辉煌的宫殿不断旋转起落,象征着王朝的兴替和时空的转换……色彩与影像变换的幻影空间,带给游客更深层次的游玩体验。

2024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观剧人数达1600万人次,省外游客超80%。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多个剧场日均演出近1500分钟,织就了全时段文化体验网。

不止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河南多地都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新业态。林州市实景演出的《太行·红日》将360度环形水幕与真实峡谷虚实呼应,再现十万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宏大场景;清明上河园景区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以《东京梦华录》为蓝本,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市井街头……

“当景区工作人员变身NPC,游客也从旁观者成为穿越者,与演员同台‘飙戏’。”清明上河园景区市场部负责人邢潇月介绍,目前,景区单日演出剧目超过100场,节庆活动期间演出超过200场,走出“上下午演出多元化、白夜演出差异化”的新路。

从“陈展”到“穿越” 新场景让文物“活”起来

全息投影沙盘上,详尽呈现商王朝的都城变迁;数字沉浸空间里,“商王武丁”款款而来;裸眼3D大屏中,亚长牛尊摇头摆尾、憨态可掬……遍览殷墟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无处不在。

殷墟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以科技赋能,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文记载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馆内设有10多处人机交互体验区,通过数字拼图、甲骨文闯关游戏、甲骨文互动投影等,让游客在寓教于乐中,将商文明、甲骨文相关的知识内化于心。

从过去的待客上门,到如今使用新技术手段,将博物馆“玻璃柜+标签”的展陈模式逐步转化为可听、可看、可感的历史场景。

河南博物院的“玛雅VR超沉浸体验展”、郑州博物馆的“丝绸幻旅V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通过虚实融合、交互叙事与场景再造,文化遗产迎来多元展现空间,也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2021年起,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三维数字技术运用于流散文物的寻探确定原位、虚拟复位研究展示中,由此开启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的新路径。流散在海外的龙门石窟珍贵文物,如今正以多种方式跨越时空、身首合一。

“在AR技术的辅助下,举起手机‘扫一扫’,已被损毁的最美观世音便可在‘指尖’重现芳华。”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张国锋看来,这或许正是数字化的意义,“即使许多年过去,人们仍旧可以通过‘数字龙门’,被流传千年的美和匠心所感动。”

从“人工”到“智能” 新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开“一机游河南”微信小程序,进入AI小导游界面,在对话框中输入“请帮我规划郑汴洛三日游的行程”,三天行程以及景点介绍便会逐一弹出。

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志平介绍,作为省级智慧文旅平台,“一机游河南”整合了全省景区、文博场馆、酒店、非遗美食等全业态资源,融合了旅游资讯、线路规划、景区导览、酒店预订等多种功能。

“未来将依托AI大模型重点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新消费工具和体验场景,找到符合消费趋势的、能够不断更新内容的项目,分阶段开展投资和市场运营,不断优化升级旅游服务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钟志平说。

不仅可用于开发文旅综合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文旅体验,还可通过智慧管理系统,构建文旅治理新模式。云台山景区引入数字大脑,并链接2000多路摄像头,通过全新的AI模块,整合视频监控、票务系统、车载定位数据源,变“工作人员追着游客跑”为“数据盯着事件跑”。

云台山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由于峡谷地貌险峻,传统人力巡检很难覆盖全域。如今,在“AI天眼”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景区内的不文明行为,垃圾滞留时间缩短到了15分钟,事故率同比下降了58%。

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省累计接待游客超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游客需求,不断用新技术手段加强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打造优质旅游环境。

 

编辑:毛娜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