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合纵连横 河南编织大国粮仓科技创新网

新华财经|2025年08月25日
阅读量:

近日,中原农谷种业发展联合会正式成立,这种种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加速成果转化,能有效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推动河南乃至全国种业进入一个协同创新、活力迸发的新时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好基础支撑。

新华财经郑州8月25日电(记者李丽静)2025年8月17日,首批48家成员单位和河南省内种业领域的13位顶尖专家共同见证了中原农谷种业发展联合会的成立。这是河南省在凝聚种业创新力量,协同攻关关键技术方面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为中原农谷打造国家种业创新高地注入了强劲动能。

高标准定位 中原农谷完成全产业链聚合

2021年,河南省抓住全国唯一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落地的机遇,在新乡市规划1612平方公里建设中原农谷,布局种业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设施农业,探索打造全链条种业创新体系。

“2022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共建中原研究中心的具体协议。2023年2月,我就和其他2位同事一块来到了中原农谷。现在我们一共有12个团队、140多人,按照小麦的种质资源、育种、栽培、加工几个方向布局,其中长期在这里工作的有八九十人。”在中原农谷,已经扎根两年多的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告诉记者。

中原农谷围绕粮食、油料、畜禽、果蔬、花卉、水产为主的六大领域,打造“四大中心”(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和“两个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其中核心区(平原示范区全域)以种业创新为主,围绕种子、种苗、种畜,聚焦种业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和种业企业;西区(以获嘉县新乡县部分区域为主)以制种繁种和农机装备制造为主;东区(延津县部分区域)以小麦种植和粮油加工为主;南区(原阳县部分区域)以水稻种植和预制菜加工为主。由此从源头种子研发到推广繁育,到粮油加工,再到预制菜,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育种到种田 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目前,中原农谷已集聚67家高能级科研平台,汇聚了一批种业领域杰出科学家,构建起层次丰富的育种创新人才队伍,其中包括院士24人,创新科研团队53支,高层次种业人才390余名。

育种专家培育出的优质种子,会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交由专业的种业公司进行扩繁推广。

2023年,经过两代科研人员40年的努力,利用普通小麦和新疆阿尔泰山冰草远缘杂交得到的小麦新品种——“普冰03”通过国审,亩产突破800公斤,是我国第一个国审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次年10月,河南省中原农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简称中原农投)以666万元的价格取得“普冰03”的新品种权转让。这是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第一单挂牌交易的品种,也是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第一个落地转化的品种,打开了育种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超链接”之门。

中原农投总经理范永胜说:“2025年我们计划推广25000亩左右的‘普冰03’,主要是种子田。2026年计划推广到30万亩左右。种子上市后采用中等价位操作,既给广大农民提供好种子,也不增加农民购买种子的成本。”

目前,中原农谷已推出126个优质新品种,每年为全国提供优质种子45亿斤,带动河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其中强筋小麦“中麦578”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助力河南年增产粮食超20亿斤。

中原农谷探索出“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的“四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模式,建设的100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亩均节水率达35%,机械化水平提高15%-20%,化肥使用量减少30%,农药使用量减少25%,省水省肥省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初步形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河南标准”。

据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介绍,高标准农田的灌溉设备都是提前预埋的,农民通过手机App就能操作,与传统灌溉相比能节水35%左右。App里还有植保六情监测,提前预警农田里的病虫害,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我们定期会通过智能巡检设备对灌溉线路进行全面检测。”上述队员说。

新乡市种粮大户李刚种了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200多亩是他自己的地,其他的是代别人种的。他说,高标准农田让他轻松种好地,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

穿针引线 全面提升种业科技水平

河南中原隆冠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富方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新近成立的中原农谷种业发展联合会,将上述在农业创新上有强劲动能的企业聚集在一起。

“联合会的成立,意味着我们握指成拳,整装待发。”中原农谷管委会副主任杨海峰表示,管委会将全力支持联合会发展壮大,并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放共享中原农谷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实验平台、智能育种加速器等资源,优先保障联合会成员使用,降低创新成本;二是研究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专项支持政策,在研发投入、人才激励、成果转化、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三是积极穿针引线,推动联合会内部成员之间、联合会与国内外顶尖机构的深度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联合会的核心目标在于整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骨干种业企业和政府资源,搭建一个高能级的协同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破解种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提升河南种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汤继华、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殷贵鸿等一批在业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被联合会聘为特聘专家,将为联合会的科技攻关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目前,中原农谷种业发展联合会已经与河南中育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坚实一步。

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书记周继泽表示,中心将紧密对接联合会的需求,在精准共享种质资、组织联合科研攻关、搭建成果推广平台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确保联合会的创新成果能够快速落地应用,为河南种业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在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种种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加速成果转化,能有效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推动河南乃至全国种业进入一个协同创新、活力迸发的新时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好基础支撑。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