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四川宜宾:做好“竹”文章 三产融合发展蹚新路

新华财经|2025年08月27日
阅读量:

宜宾正以竹文化遗产为根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一根翠竹”串联起全产业链发展新图景。

新华财经成都8月27日电(记者袁波)一根竹子藏着哪些“宝藏”?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万亩竹海逶迤成浪,竹林苍翠层叠。在竹资源丰富的宜宾,竹笋可以加工成食品,竹屑可以用来提取膳食纤维,竹子可以制作成家具,竹根可以制成工艺品……

近年来,宜宾紧紧围绕“以竹代塑”“森林四库”两大方向,加快推动竹食品、竹家居建材、竹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2024年,宜宾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422.8亿元,位居四川省第一。如今,宜宾正以竹文化遗产为根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一根翠竹”串联起全产业链发展新图景。

科技创新 催生竹食品新业态

在长宁县经开区星光坝片区的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该公司研发主管项奔正在进行竹笋膳食纤维的检测工作。“我们从过去被视为废料的笋边角料中提取竹膳食纤维,再将纤维与大米、面粉等进行科学配比,可研制出具有低脂、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等特性的笋米、笋面系列产品,挖掘全笋利用价值。”项奔介绍道。

近年来,市场对竹笋及其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创新研发已成为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本地竹资源多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附加值低,我们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创新竹食品的应用场景。”丰泰吾厨综合办公室主任张蓝芳表示,企业与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院校共同组建研发技术中心,攻克保鲜、储存等加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率先生产出“笋米”“笋面饼”两款新食品。目前已与四川蜀海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海底捞)、久久丫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020年1月正式授牌运行的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简称“宜宾竹研院”)作为宜宾林竹产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采取“职能部门+创新平台+首席专家+科研团队”模式,引进了多个国内竹产业知名院士、专家领衔组建创新团队,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竹食品是宜宾竹研院的重点研发方向。宜宾竹研院竹食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李松明介绍,目前已研发了竹笋果脯、竹笋肉脯、竹饮品等系列产品。同时,竹食品研究所计划依托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竹食品中试研发平台,为竹食品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生产中试及试验等“一站式”研发生产服务。

“宜宾竹研院与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围绕竹食品、林竹资源保护培育、林竹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余英说,宜宾竹研院自主选育的佯黄竹良种已向四川省内外推广造林面积超20万亩,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宜宾是全国竹笋加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现有竹笋加工主体94个,竹笋精深加工产能36.89万吨,约占四川省的61.50%。2024年竹食品加工实现综合产值46亿元。

链条延伸 “以竹代塑”挖掘多元绿色价值

近年来,宜宾聚焦竹资源优势,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全业态发展,出台了《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支持竹资源利用提质增效、竹加工园区建设及竹企业引进培育、竹产品交易及品牌创建和认证等,切实将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兴文县作为“以竹代塑”试点县,建成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这里有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艺工坊、竹美食、竹文创等“以竹代塑”产品,前来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交易中心还配套建立“兴文竹品”网上商城和直播平台,构建了涵盖酒店、餐饮、长途客运、家居四大核心产品系列的完整供应链。2025年1至7月该交易中心实现销售额1449万元。

“通过精细加工,竹子被转化为竹地板、竹制灯具、户外家具等环保产品,成功替代了众多塑料制品。”兴文县林业和竹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念武表示,兴文县打造“以竹代塑”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竹代塑、竹食品、竹纤维、竹浆纸”四大精深加工,建成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现有“以竹代塑”相关企业20余家,年产值超3亿元。

8月15日,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四川省主场活动的“以竹代塑”生态产品展示现场,来宜宾参会的嘉宾对四川竹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竹勋科技”)生产的竹工艺产品赞不绝口:“非常喜欢这些利用竹子做成的具有宜宾元素的文创产品,很适合作为伴手礼。”

作为集竹炭板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竹勋科技在竹炭板材领域实现关键突破,研发出强度高、绿色环保的竹炭装饰板材,并取得欧盟CE认证,通过“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助力农业文化遗产地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

“这批设备主要用于生产竹工艺品,包括宜宾特色的伴手礼。”在位于四川长江工业园区的竹勋科技的厂房里,公司总经理袁帅正在清点刚运到的机器设备。从最初的竹炭家具板材生产,逐步拓展到文旅工艺品研发,竹勋科技正在走出一条“产业+文旅”的特色融合之路。

聚焦“以竹代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以来,宜宾新引进深圳裕同、山鹰国际、浙江金晟、安徽鸿叶、郑州佳龙等行业(领域)头部企业92家,现有竹加工企业632家,其中“以竹代塑”企业51家、产值达70亿元。

竹旅融合 打造竹文化品牌

宜宾充分发挥四川省竹产业主承载地优势,依托已有竹林资源,坚持竹旅融合发展,打造竹林特色风景,努力挖掘竹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

袁帅表示,竹勋科技深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将竹元素巧妙融入到竹炭板中,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竹文化旅游产品,计划今年国庆期间在冠英古街开设家具体验馆,将宜宾竹文化更好地推荐给游客。

“趁着暑假,专程带女儿来宜宾感受‘文博’的魅力,宜宾市竹文化博物馆是我们的打卡地之一。”8月22日,在宜宾竹文化博物馆竹工艺精品展厅,来自泸州的游客郭红观赏了精妙的竹雕、竹编等展品后感叹“不虚此行”。

近年来,宜宾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除了远近闻名的蜀南竹海景区,宜宾还打造了竹文化博物馆、竹文化生态公园、竹里香街等新场景,让更多市民、游客可观、可感、可触宜宾竹产业的文化品牌魅力。

“通过竹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竹文化。”宜宾竹文化博物馆馆长李冰洁介绍,竹文化博物馆不仅有竹文化历史展厅、竹工艺精品展厅、竹科普研学展厅等展览区,也有“竹都绘梦”5D空中影院、竹茶饮休闲空间。竹文化博物馆还通过定期开展特色科普、竹艺课堂等,让参与者切身感受“竹”的魅力,使竹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推广和传播。

竹文化博物馆如何创新?“跨界融合”是该馆正在探索的路径之一。“我们将通过文化赋能、资源整合、服务创新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馆务质量,进一步扩大竹文化影响力,将博物馆从‘文化体验点’升级为‘竹产业创新枢纽’,促进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李冰洁表示,竹文化博物馆将通过多元的“跨界融合”,让博物馆变得既“好看”又“好玩”。

宜宾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林竹产业专班主任郑仁红表示,宜宾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持续抓好竹林基地、竹精深加工、竹产品营销、竹科技创新、竹文旅融合、竹文化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