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山西:五千年文明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气象

新华财经|2025年09月17日
阅读量:

从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到平遥古城的智慧旅游建设,从数字艺术展览的兴起到AI“赛博导游”的普及,科技已深度融入山西文旅产业的各个环节,为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华财经太原9月17日电(记者张磊)当前,技术创新已成为重塑行业形态、重构竞争格局的核心力量,文旅行业也正经历深刻变革。山西,这片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厚重底蕴的土地,正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到平遥古城的智慧旅游建设,从数字艺术展览的兴起到AI“赛博导游”的普及,科技已深度融入山西文旅产业的各个环节,为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赋能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走进位于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仿若步入时光隧道,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览依托高精度三维扫描等技术,从全球近30座博物馆采集百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数据,成功复原11座核心洞窟原貌。

通过3D投影,原本空荡荡的石壁上瞬间浮现出栩栩如生的佛像。游客站在展厅中央,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石窟之中,周围是千年之前的艺术瑰宝。

近日,山西省文旅厅发布了包括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等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集中展示该省技术赋能文化的标杆成果。案例包括打造文化IP新表达,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实现红色文旅升级,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说,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场景,消费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科技正从各个维度融入文旅产业,让遥远的历史变得亲近,让复杂的出游变得简单,也让“诗和远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向往,而是更具温度、更触手可及的美好体验。

山西作为文物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长期以来,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一直是当地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如今,科技的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云冈石窟作为山西的文化瑰宝,也是山西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刻佛像文物,不仅解决了文物保护与观赏的矛盾,也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触摸”雕刻细节,感受千年佛像的艺术魅力。线上3D展示更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游客“云参观”。

应县木塔景区通过数字化建模构建“虚拟木塔”,将建筑构造转化为动态演示,配合720度全景游览,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仿佛身临其境,领略这座千年木塔的精妙之处。

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更让它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活”了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它们不再是躺在博物馆里或深山古寺中的冰冷文物,而是成为可以被大众感知、体验和传承的文化瑰宝。

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进程,全省形成“上下联动、全域共创”的创新格局,11市、百余家景区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力,催生出覆盖数字复原、虚拟交互、智慧管理等全链条的创新实践。这些数字文旅创新案例充分表明,“数字金钥匙”正在激活三晋文旅发展新动能。

AI化身“赛博导游”重塑旅行体验

近日,来自大连的游客吴洪博通过AI规划了一场山西深度游。他在AI工具上输入目的地、时间、预算、兴趣偏好,一份个性化的7日旅行路线跃于屏幕。拿着这份详尽的交通、景点、住宿、美食攻略,他对这个完全陌生的省份开启了一段更加便捷、高效的“赛博之旅”。

“借助AI规划的旅游攻略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帮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根据我的喜好,推荐了一些小众但极具特色的景点和当地美食。”他说。

随着AI技术持续迭代,“赛博导游”也应运而生。“DeepSeek定制五天四夜山东旅游攻略”“AI生成成都两日旅游攻略”等内容层出不穷,AI正成为不少游客的行程规划助手,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智慧旅行体验。行业分析师指出,2025年将成为AI导游爆发元年,伴随5G与数字孪生技术普及,跨时空的沉浸式体验将成为主流。

AI导游的出现,为山西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重塑旅游体验的有力工具。山西省文旅厅引导各地景区利用互联网、AI、VR等技术,升级景区服务设施及智能化设备,为游客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

当游客踏入山西的各个景区,通过语音识别和精准定位技术,AI导游像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属讲解员,为游客详细讲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来自河北的游客刘喜雷在太原晋祠游玩过程中,并没有请人工导游讲解,而是通过豆包软件做了充分功课,详细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刘喜雷说,当地推出的AI伴游助手也很实用,通过定位,可以走到哪里就实时讲解到哪里,还可以用手机获取景点的历史文化信息和3D虚拟展示,增强了游览体验。

产业融合构建文旅产业新生态

位于临汾市吉县境内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国家5A级景区,2024年,景区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在景区停车场北侧的飞行基地停机坪上,一架红色的直升机蓄势待飞。系好安全带,戴上隔音耳机,伴随着螺旋桨的飞速旋转和发动机的轰鸣,游客搭乘直升机翱翔天际。

“去年景区为丰富游客游玩体验,引进了这架五人座直升机,并抢先推出飞‘阅’壶口瀑布的低空旅游产品。”吉县壶口飞行基地负责人孙晟杰说,过去游客受限于相对固定的观景角度,没办法全方位沉浸式领略壶口瀑布的极致魅力,低空观光航线的适时推出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让游客能从高空欣赏汹涌磅礴的壶口瀑布。

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牛永福说,丰富的旅游业态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旅游消费引流。全县深耕“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吸引游客的消费新场景、消费供给和消费体验,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更具吸引力、带动力的旅游新IP。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体验创新和服务升级上,更推动了山西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一个多元共生、协同发展的文旅产业新生态。

在临汾市乡宁县的塔尔坡古村,游客可以观看婚俗表演、品尝民间流水席,还能体验农耕劳作、织布纺线、蒸花馍、皮影戏、打铁花等民间传统技艺,丰富多元的互动场景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游玩体验。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传承方式。

在工业领域,在汾酒文化园里,游客可以参观酿酒过程,了解汾酒的历史和酿造工艺,还能在专业调酒师的指导下调制专属白酒,感受工业与文化的奇妙融合。中国煤炭博物馆的“井下探秘游”则让游客穿上矿工服、乘矿车下井,亲身体验采煤、运输等流程,将工业遗产转化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实现了工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从乡村旅游到工业旅游,从红色旅游到文旅康养,山西文旅产业正以科技为纽带,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丰富产业内涵,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文旅产业新生态。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