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重庆“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带来哪些启示

新华财经|2025年09月18日
阅读量:

重庆作为全国首个“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省级试点城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以“全程网办”改革响应企业与群众对高效交管服务的期盼。

新华财经重庆9月18日 电(记者王松涛)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机动车保有量与驾驶人数量长期保持“双攀升”态势,截至2025年2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961万辆,汽车保有量643万辆,近十年年均新增上牌汽车55万辆。在此背景下,重庆于2025年5月被公安部交管局确定为全国首个“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省级试点城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以“全程网办”改革响应企业与群众对高效交管服务的期盼,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全国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激发大众消费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预查验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改革打下基础

据了解,重庆获得试点资格与重庆交管部门在车管服务领域长期的政策准备、技术储备与实践积累分不开。预查验改革的先发优势是重庆获得试点的核心基础。重庆交管局在2023年便开始谋划相关改革,同年6月创新推行“预查验”模式,将车架号采集、车辆拍照等9项查验项目前置到汽车生产环节,实现“出厂即查验”。

该模式率先在长安、赛力斯、铃木等本地车企试点,并形成规模效应。2024年重庆试点厂家预查验新车达126.6万辆,占全国总量的36.7%。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预查验模式的可行性,更积累了标准化流程与跨企业协同经验,为“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提供了规模化实践基础。

据重庆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可以支撑“小时级”办结目标落地。预查验车辆推动重庆新车上牌平均耗时从改革前的3小时压缩至45分钟,制度性成本降低约60%。

数字化与跨部门数据整合能力也为新车上牌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重庆公安交管部门近年来持续推进车管服务数字化转型,2024年以来累计网上办理车驾管业务803万余笔,核发电子行驶证413万余笔、电子驾驶证129万余笔、电子检验合格标志755万余笔,构建起坚实的数字化服务底座。

在此基础上,重庆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与汽车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税务、金融等10余个部门的数据核验共享,整合工信部合格证、税务发票购置税、机动车交强险等全链条信息,形成覆盖购车、购险、交税、上牌、金融抵押的全量数据库,为线上流程重塑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数字赋能,流程重构:生产嵌入+微改造+强协同

重庆在新车上牌改革中,探索“生产端微改造+数据端实时共享”的创新路径,将车辆查验关键环节前置至制造流程,构建“出厂即查验”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一改革突破传统车管所查验的时空限制,通过制度重构与技术赋能,实现政府监管效能、企业生产效率与群众办事体验的多重提升。

传统新车查验流程中,车主需在购车后携带车辆前往车管所,完成车架号采集、外观拍照、参数核对等9项通用项目核验,平均耗时约2小时,且存在资料重复提交、跨部门数据壁垒等问题。

重庆将上述环节整体前置至汽车生产环节,在车企生产线设置标准化预查验工位,在车辆装配完成前同步完成核验流程,赋予每辆车唯一“数字身份证”,包含车辆识别代码、技术参数、外观影像等核心信息,从源头上省去群众购车后的线下交验环节。

为实现生产与查验的无缝融合,重庆还在车企端实施“最小侵入式改造”策略,应用三项技术手段构建闭环体系,确保不影响原有生产节奏。

一是智能工位嵌入,在总装线末端新增自动化查验工位,配备高清视觉识别设备与机械臂,自动完成车架号、发动机号等9项关键数据采集,单台车核验耗时控制在45秒内,不增加整体生产时间。

二是跨域数据共享,核验数据通过加密通道实时上传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信息平台,并与税务、保险系统无缝对接,形成“生产-查验-登记”全链条电子化档案,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

三是全流程线上完成,车主购车后无需到车管所交验,可通过“渝快办”App直接调用车辆“数字身份证”,在线完成购置税缴纳、保险投保、号牌选号等手续。

新车上牌改革在优化协同与服务供给方面的做法与启示

试点中,重庆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依托流程再造重构服务链条,实现从“线下多部门往返”到“线上全环节网办”的转型,构建起群众、企业、交管三方共赢格局,也带来多方面经验与启示。

启示一:通过优化跨部门协同机制与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办理体系。为打破部门壁垒,重庆推动建立“一件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务服务部门统筹协调,明确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清单,从顶层设计上细化牵头与配合部门的权责边界,强化政策、业务、系统层面的跨部门协同,形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这种机制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流程中“分散办”“重复跑”的问题,为改革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启示二:在服务供给优化方面,采取分阶段推广路径,以数据互联和场景延伸为核心抓手。一方面,推动接入全国更多汽车企业车辆数据,另一方面,优先聚焦新车领域,未来将向二手车市场延伸,形成全品类覆盖。为确保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畅通,重庆同步推进全市车管所及社会服务站的系统应用培训,通过“一对一”线上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窗口对新流程的熟练度,实现“购车即办牌”的场景化服务。

启示三:重庆新车上牌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创新破解政务服务中的深层痛点。改革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打破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车辆查验、购置税缴纳、牌照申领等环节的跨域协同。通过“预查验”前置、全流程线上化等举措,将传统需1—2天的上牌流程压缩至1小时内,材料提交从“多份纸质”精简至“零材料”,完成从“线下跑”到“线上办”“分散办”到“集成办”的方式转型。政企协同,联合车企、技术平台共建服务生态,既激活了经营主体活力,又为优化行政效能提供了新路径。

重庆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邓经河认为,重庆新车上牌改革既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化管理机制的深化要求,也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的实践需要。重庆新车上牌改革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促进了汽车商品消费和营商环境优化。如果这种模式得到应用推广,人民群众将能在更多领域享受到“分钟级办结”的高效服务,各地的政务服务现代化建设也将迈入更注重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新阶段。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