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筑牢低空经济发展优势
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安徽省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安徽芜湖锚定未来产业新赛道,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场景创新策源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
新华财经合肥9月30日电(记者王菲)因地制宜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的一道“必答题”。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安徽省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安徽芜湖锚定未来产业新赛道,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场景创新策源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
强链筑基竞逐新赛道
2年前,“00后”芜湖姑娘孙梦琴成为安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一名航空科普专员,“让更多青少年通过家乡芜湖的航空小镇了解航空、了解低空经济,我感到很自豪。”时钟拨回到十二年前,那时的孙梦琴还是个“爱做梦”的小姑娘,但她做梦也没想到“高大上”的航空产业会在自己的家乡芜湖“展开双翼”。
2013年,芜宣机场和通航产业落子芜湖,经过12年发展,芜湖市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低空装备基地、安徽省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了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芜湖腾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等规上企业近200家,低空经济聚链成势,在业内赢得“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赞誉。
立足新发展阶段,芜湖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按照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快全市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建设,构建产业培育—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引领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走进位于芜湖市湾沚区占地3.49平方公里的航空小镇,可以“解锁”从航空零部件制造到通航飞机和无人机整机研发、生产、维保、运营的全产业链,基本实现不出小镇可生产一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航飞机。
聚焦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芜湖加快强链筑基,初步形成“一核两翼四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即以湾沚区为产业核心区,依托航空产业园大力发展航空研发制造;“两翼”即以鸠江区为航空维修保障基地,以弋江区为航电研发基地,充分保障航空航天发展;“四中心”即无为市航空电缆、南陵县无人物流、繁昌区航空增材制造、镜湖区的空间信息与卫星应用中心。
2024年,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营收达463.8亿元,同比增长15.95%。
“今年我们的海外订单增长很快,预计全年营收增长40%以上。”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满林说,抓住低空经济发展风口,公司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
走进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智造基地,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挥汗如雨,加快项目建设。
芜湖市湾沚区区长马荣说,阿联酋知名企业Autocraft与时的科技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计划采购350架E20eVTOL,正在建设的智造基地将成为这批“空中出租车”的重要生产基地,让芜湖智造闪耀国际舞台。
瞄准低空领域关键技术加快科研攻关,芜湖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搭建低空经济研究院,按照“一院士一主题一中心”的原则设立创新研发中心,先后建设低空智联中心、多域无人系统技术中心,同时加快建设国家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激活产业可持续发展动能。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芜湖低空产业链核心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540项,累计攻克卡脖子技术30项,孕育出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联合飞机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智力加持。
芜湖市创新机制,探索“产业出题、人才破题、科创答题”新路径,推动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本地院校与低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建低空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开发特色课程,培育产业高素质人才。
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谋划、一体发展,芜湖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将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放大“紫云英计划”品牌效应,在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同时,芜湖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才计划,为未来产业培养跨学科、实战型人才。
芜湖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五方联动,一方面,推动本地高校、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加快低空经济相关学科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的精准衔接,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样板;另一方面,将持续优化低空领域人才专项政策,为相关人才提供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服务,让更多人才来芜放心创业、安心生活。
以场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基石。
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芜湖市低空智联系统正式对外发布,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标志着全国首个城市级“一网、一中心、一平台”低空智联体系全面建成。
芜湖将低空安全体系建设置于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结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要求,高标准编制空域规划,完善地面基础设施网络,努力构建全域覆盖、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天地一体”低空飞行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
在位于航空小镇的芜湖低空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通过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对全市重点区域的低空飞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借助5G-A、AI、大数据、时空计算和空域网格化等先进技术,我们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安全、高效、合规的运行保障。”芜湖低空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葆娟说,运行保障让低空经济“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护航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聚焦低空经济高质量“起飞”,芜湖以场景创新、平台建设、货运发展为抓手,系统推进“一网一基地一中心”体系建设。当地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据共生、双向赋能”实现芜宣机场和三元通航融合飞行,初步构建民航和通航协同管理体系;打造长三角综合试飞基地,集成应急救援、试验试飞、专业培训三大核心功能,目前芜湖已启动陶辛、花桥两个飞行营地的改扩建工程;推动适航审定中心及实验室累计完成适航前置试验论证飞行30架次500多小时。
“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在加快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应用场景创新,让低空经济融入千行百业,飞到大众身边。”马荣说。
乘坐小型固定翼飞机从高空感受江城的美丽风光,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里,游客们正在开启一场沉浸式“天空之旅”。从高空俯瞰,长江之畔、山水之间,一座由航空小镇、飞行营地、通航机场、低空智联系统等共同构建的“天空之城”初露峥嵘。
几年前,安徽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裕正返回家乡,从一名资深航空发烧友变身为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的创始人。“低空经济从概念期迈入快速成长期,我们希望借助低空文旅场景的创新探索,让低空经济变成消费者可感可知的生活便利,助力更多人实现‘飞天梦’。”王裕说。
探索首个长江船舶不停航配送服务、落地长距离无人机物流航线、推动长江智慧监管……以场景应用驱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芜湖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场景创新策源地,积极开放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文化旅游等多元应用场景,在真实的飞行应用中反复测试、验证和完善安全规程、技术标准和应急预案,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芜湖安全模式”。
“低空经济正迎来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芜湖市委书记宁波表示,芜湖将全力以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天空之城”,赋能全国低空经济“加速腾飞”“振翅高飞”。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