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构建“点线面”体系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推动5000余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50家,数字产业规模达9910.2亿元。
新华财经重庆10月14日电(记者王松涛)近年来,重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推进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生态培育等组合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推动5000余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50家,数字产业规模达9910.2亿元。
政策组合拳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庆建立起以梯度培育为核心的政策支撑体系。2024年2月出台《重庆市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核心指标,提出构建“选种育种-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路径。重庆还发布《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7年)》《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举措,构建“点、线、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体系。
重庆还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应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对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按不超过投资额的10%,择优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天工焕新”行动计划推出20条惠企举措,对市级数字化车间(基础级智能工厂)项目,择优给予50万元奖励;对完成市级揭榜任务的行业大模型应用项目给予500万元奖励等。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处干部彭峰介绍,重庆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夯实产业数字化基础。全市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1231个、智能工厂211个、未来工厂10个,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均居西部第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覆盖西部10省市,累计标识解析量超426亿次,接入企业超4万家。
重庆还强化人才引育,将数字技术人才培育纳入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评价-认定”奖补链条,给予培训补贴和购房或安家补贴。在全市22所本科高校、39所高职院校开设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已有专业点217个,在校生超6万人。2024年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题活动40余场,培训企业高管384人次,数字技能人才2.5万人次。这些举措不断完善全市数字人才支撑体系,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人才基础。
构建“点线面”体系,激活转型新动能
据介绍,重庆在点上着力突破打造转型标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小灯塔”工厂,培育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应用三类标杆企业。2024年全市完成对3486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形成“一企一报告一建议”“一区县一报告”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报告和数字化发展指数报告,为转型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在线上,重庆联动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推动链主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接入“一链一网一平台”。忽米网为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汽摩产业大脑,链接300余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效率提升20%,供应链能耗降低14%。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链一网一平台”带动200余家配套中小企业实施协同改造,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面上,重庆推行普惠政策,降低转型门槛,建设市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汇聚服务商167家、数字转型产品108个,服务企业超2000家。推广低代码技术应用,在制造业领域形成“低代码+行业模板”模式,帮助300余家中小微企业完成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效率提升40%以上。
数字转型亮点纷呈,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在政策推动下,重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区县协同打造转型示范矩阵的局面。重庆渝北区作为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从组织保障、平台过程管理、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系统推进改造,引导和推动辖区内一批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先行先试方面,该区评选出首批10个数字化改造样板案例企业,同时区内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渝北区建成包含150余家服务商的资源池、380余套“小快轻准”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单个产品最低投入仅几千元。渝北区分批次遴选试点企业,采取“补贴奖补、集采推广、链式推广”3类支持方式,通过不同方式覆盖条件基础不一的相关企业,既照顾到已有较强数字化基础和自主规划改造方案的企业,又向数字化水平薄弱、亟需突破创新的企业进行帮扶倾斜,帮助这两类企业取得数字化转型成效。重庆江津区聚焦“3+3+X”现代产业集群,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81个、智能工厂13家,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84亿元。
据介绍,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针对排线生产效率低、差错率高的问题,采用低代码平台开发的电缆排线智能检测控制装备,投入仅15万元即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产品不良率降低25%,年节约成本超200万元,成为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并入选工信部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重庆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智慧安环一体化平台,实时监控车间生产动态,通过视频集成、AI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重大危险源、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测。同时建成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智链云平台,实现营销服务端到端全流程线上化和供应链协同,整体运营效率提升30%。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工业元宇宙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孪生,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对洁净室空气过滤材料生产线进行虚拟映射与管控,设备利用率提升18%,能源消耗降低15%,相关案例入选工信部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重庆聚源通达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通过AI质检使产品不良率降至0.1%,生产效率提升30%。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的万州数字化车间通过参数优化,油漆单耗从3.5克降至2.8克,用电能耗降低25%。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造后,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达2600万元,同比增长20%,国内市场份额超40%。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投入机制,扩大“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供给,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服务生态和资源供给,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试点突破”向“全面普及”迈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供数字动能。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