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城市供电装上“智慧大脑”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协同推进“刚柔并济”的新型负荷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打造负荷管理“智慧大脑”,精准预测、灵活调控用电负荷,确保每一度电都能在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大效能。
新华财经广州10月16日电(记者吕光一)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获悉,近年广州电网负荷持续处于高位,为了保障电力高质量供应,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协同推进“刚柔并济”的新型负荷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打造负荷管理“智慧大脑”,精准预测、灵活调控用电负荷,确保每一度电都能在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大效能。
精细化负荷管理对产业“链式赋能”
黄埔区是广州市的工业重镇,聚集了众多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视频显示等企业,电力需求巨大。为了确保这些关键行业的电力供应稳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广州供电局推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精细化负荷管理模式。
该模式将上下游企业纳入统一的产业链集群管理,通过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算好电力“明细账”,实现电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效平衡电网安全与企业效益。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组装,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精细管理的范围,确保整个产业链在电力使用上的高效协同。
“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调节能力,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电力紧张带来的影响。通过精准控制非核心时段的用电量,保障了关键生产环节的电力供应,从而维护了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广州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冯庆燎介绍。
目前,广州已建成南方区域最大的刚性负荷控制系统,负荷调节能力达到400万千瓦,超过最大负荷的15%,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柔性负荷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广州供电局根据历史用电数据分析得出,广州在夏季高温时期,空调负荷占电网总负荷的比例超过40%。这意味着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用电量就会增加约100万千瓦,如何有效管理这部分庞大的空调负荷成为负荷管理变革的关键。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广州对非居民区的大型建筑进行柔性负荷改造接入,实现空调负荷的无感调节,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起一个既能满足高峰用电需求,又能保证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智能电网体系。
在推进中央空调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会同广州供电局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现场协调等方式让企业充分理解参与柔性负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空调柔性调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成效。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智能化的温度控制和负荷分配,即使在炎热的夏日,市民们也能享受到舒适的室内环境。通过“政府统筹、电网实施、用户主导、厂家协助”的高效联动,短短两个月,广州已有超过60户大型建筑完成了改造并接入系统。
海珠区作为项目的试点区域之一,已经成功打造了全国规模领先的“广州塔-琶洲”中央空调柔性负荷调节示范区。2024年年底,整个项目的空调负荷调节能力达到30万千瓦,足以满足6万多户居民家庭的用电需求。在天河珠江新城商务区,中央空调柔性调节可同时支持用户自主调节和电网直控的要求,大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广东省建筑柔性负荷接入平台监控的典型示范。
广州供电局已于2024年历史性实现了用户全年平均停电时间进入10分钟,消纳新能源装机超1100万千瓦,运用电网负荷管理“大脑”实施故障秒级自愈更让用户几乎感知不到停电。
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柔性负荷管理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未来广州还将推广用户侧储能、车网互动等更丰富的柔性负荷管理模式。
虚拟电厂当好电力的“搬运工”
广州供电局介绍,在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演进的今天,虚拟电厂具有规模化调节能力,使电力系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负荷,从而优化能源分配,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广州供电局率先在全国建成了融合主网、配网及用户的地市级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同时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负荷侧资源的全链路精准调控。截至2024年底,广州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已注册负荷聚合商35个,目前可调节能力达到134.6万千瓦,最大分钟级可调节能力为9.7万千瓦。
据介绍,这一创新举措为企业和居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通过参与虚拟电厂的负荷调节,用户能够在高峰时段减少电力消耗,从而降低电费支出,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获得市场化的收益。
“预计2025年,广州最大用电负荷为2650万千瓦,可调节的负荷将达到600万千瓦,柔性调控能力将达到80万千瓦以上,可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供需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冯庆燎说。
为更好激活用户侧资源在电力保供中的效能,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携手广州供电局创新虚拟电厂响应机制,出台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运行细则,构建起全国覆盖最广的虚拟电厂响应类型,涵盖有功需求响应、无功需求响应及备用服务等多个品类,为电网运行互动调节提供了丰富场景支撑,同时每年安排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培育市场业态发展,财政奖补持续三年。
7月,广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揭牌成立。未来,广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将继续聚焦超大城市电力保供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持续提高调节能力,深化“虚拟电厂+AI”智能调控,推动形成多方共赢的商业运营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应对能源挑战贡献智慧方案。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