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河南郑州: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撬动发展新引擎

新华财经|2025年10月17日
阅读量:

河南正奋力抢抓试点机遇,进一步打破区域间市场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新华财经郑州10月17日电(记者李文哲)“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9月,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会郑州市全域被纳入试点范围。试点实施方案公布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表明,河南正奋力抢抓试点机遇,进一步打破区域间市场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中部崛起需要“大市场”

国庆中秋双节,马来西亚榴莲、泰国龙眼等进口水果与四川石榴、山东秋月梨等传统时令水果,搭上了郑州市民水果礼盒的“热销快车”。依托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这一中部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产自天南地北的水果在郑州组货后,还被源源不断地分拨至西安、武汉等外省城市。

从蔬果到海鲜,年交易量约1500万吨、交易额约800亿元,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活跃的市场交易是郑州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生动缩影,彰显出强大的规模集聚效应。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如果说商品市场是改革的“上半场”,那么要素市场无疑是难度更大的“下半场”。

郑州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公铁航信”兼具、体系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此次被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既源于自身“硬实力”,更是中部地区发展现实所需。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要素的流通来看,郑州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近年来致力于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而具体到要素市场化配置,相较于沿海发达城市,这里的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市场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2025年,河南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6.7万亿元左右,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将迈过60%大关,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打破区域间市场壁垒,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被纳入试点,有助于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看懂郑州方案“重头戏”

不久前在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宇通智能巴士、超聚变AI服务器、汉威科技人机交互手套等“郑州元素”格外“圈粉”,成为河南制造技术创新的新形象、新符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梳理《郑州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所涉及七大领域二十一条,“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被摆在首要位置。

有序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布局建设一批集技术集成、中试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共享中试基地;推动政府性担保体系与郑州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业务(“郑科贷”)形成合力;探索发展离岸创新创业和技术贸易……技术要素市场创新迎来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河南是农业大省、劳动力大省、人口流动大省,土地资源紧张、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不平衡一直是其发展面临的瓶颈。

按照方案,郑州将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探索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并轨,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并全面覆盖常住人口。这意味着人口流动将更加便利,打破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壁垒,引导劳动力要素畅通流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同样被列入方案。郑州将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并将其细化为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三大方面。

近年来,郑州市建设运营数据金库,创新形成“数据元件”概念和操作办法,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数据要素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成立3年来,已累计完成数据交易近1500笔、交易额超38亿元。

今年出台的《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也提出,发挥河南省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需求空间等优势,打造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循环枢纽和国际国内数据要素双循环支点。

借势突围仍需“组合拳”

当前,要素的简单叠加已难以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一轮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

试点方案公布当月,郑州市政府办公室还印发了《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攻坚工作方案》《企业便利迁移改革攻坚工作方案》《招标投标领域改革攻坚工作方案》《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攻坚工作方案》《物流降本增效攻坚工作方案》等十大攻坚方案,全力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以入选试点为契机,郑州还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要素市场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破题探路,以先行先试的实际成效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一是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的束缚。面对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二是牢固树立战略思维,提升谋划能力。聚焦数据和人才两个最大变量、技术和资源环境两个最大影响因素,抓住关键、明确方向,围绕深化数字赋能城市高效能治理、科创智能体建设、“郑好融”提质扩容、跨境电商便利化、国际人才特区建设、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等若干细分领域认真谋划、全力攻坚。

三是善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协同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涉及领域多、层次多,各领域各层次之间的关联互动也更加突显。这更需要注重协同性,做好试点政策的衔接和配套,注重和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使各领域工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