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科技金融多维发力 助科创企业发展添翼

中经社|2025年10月17日
阅读量: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资本市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科技型企业发展获得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务。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翟卓)一家初创企业的融资价值不再依赖抵押物,而是通过“创新积分”被精准量化; 一项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再囿于传统信贷,而是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获得充沛动能……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资本市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科技型企业发展获得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务。

顶层制度设计持续完善 工具箱日益丰富

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既是金融部门的事,也是科技部门的事。“十四五”期间,科技部与金融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了一套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实现“破题”。

202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为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今年5月,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为科技金融制度安排和工具创新指明方向。

随着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工具箱日益丰富,新老工具相得益彰。

以于“十三五”末开始试点实施、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的“创新积分制”为例,科技部已通过该工具筛选7万余家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推荐给21家全国性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超2900亿元。

“科技部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推行‘创新积分制’,适时推出升级版2.0。”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今年5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科技部等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并于今年5月将该工具提额至8000亿元;证监会也相继发布了“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举措,并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债券市场“科技板”也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宣布推出,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长期、更低利率融资渠道的同时,助力我国基本建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框架。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88家主体发行了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银行信贷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5年来,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27.2%。截至今年6月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4万家,获贷率达50%;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保险业以“软实力”护航“硬科技”。5年来,保险业持续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十四五”期间,监管部门协同发力,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加速布局一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推动设立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科创协同母基金、创投二级市场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

 “全国一盘棋”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十四五”期间,跨部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建立,北京等13个重点区域成功开展科技金融试点示范,济南等7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上海临港等3个科技保险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强化金融支持力度

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科技金融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例如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仍待完善,风险投资市场活力也需要继续激发。

综合受访人士观点,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的核心,就是在完善间接融资模式、拓展银行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空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更多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满足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看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要在充分发挥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推动间接融资理念、机制、产品、风控等全面优化,更好适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特征。

“以风控为例,可探索构建适合科技型企业的全面风险评估体系,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基于企业科技能力、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多维信用评估模型,提升银行服务科技创新能力。”郭田勇说。

而在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方面,业内专家建议,要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税收优惠、基金引导等手段,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也提到,要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行业、畅通创投基金退出渠道及增强股票市场支撑科技创新功能等,持续健全和完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在优化制度和政策环境方面,王一鸣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共享、信息智能技术支撑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多措并举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提供高效服务。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