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推进城市更新激发古城活力
近年来,山东济南市在有序“留、改、拆”中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既保留城市记忆,又激发古城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新华财经济南10月27日电(记者贾云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济南市在有序“留、改、拆”中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先后推动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等多个片区更新改造,既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又激发古城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赓续城市文脉
通体红砖砌筑,白色的欧式线条点缀其中……在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焕然一新的省级文保单位108号英式联体小洋楼成为新的打卡地标。
作为一条百年老街,上新街汇集了民族实业、创新思潮、红色革命、传统戏曲等特色元素,现存6处文保建筑、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以及22处特色民居院落,曾是老舍、关友声等文化名人聚居之地,被誉为“济南近代城市缩影”。2021年启动城市更新以来,上新街片区先后修缮81个传统院落,既保留历史建筑原貌又注入现代元素,引入创意零售、国潮服饰、日咖夜酒、文化体验、民宿酒店等特色业态。如今的上新街,青石板路、红砖墙与瀑布花墙交织,传统与现代风貌交融,受到年轻人喜爱。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只对屋架进行加固处理,用传统工艺对外墙进行修补,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整体性。”参与上新街修缮工作的王府(山东)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利尧说,他们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建筑中的城市文化记忆。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和深厚的泉水文化底蕴。为将泉水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打造世界级泉水文化街区,济南进行了诸多探索。
明府城片区拥有芙蓉街、百花洲、府学文庙等历史遗存,以及珍珠泉、芙蓉泉等百余处泉池水系和明暗渠系,是济南历史遗存最集中、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近年来,济南对明府城片区实施房屋保护修缮、历史肌理保护和传统风貌恢复,泮壁街、后宰门街、西更道街的31处泉水院落得到提升修缮,泉城建筑风貌、泉水特色和历史文脉实现有机融合。
“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我们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激发老建筑的生机与活力。”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济南建立历史建筑“一份报告、一张表单、一个平台”保护管理模式,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以古城片区、老商埠片区、上新街片区为重点,活化利用小广寒电影博物馆、济南职工剧院等一批历史建筑,有效延续了古城风貌和城市文脉。
重塑产业空间
洪楼片区是济南老商业中心之一。2024年,洪楼片区启动城市更新项目后,济南市历城区采取“央地合作+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由历城城市发展集团与中国能建旗下子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实施建设开发及商业运营。
据介绍,洪楼片区将与济南市已建和规划中的3条轨道交通线路接驳,成为济南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城市更新类试点,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地下商街、地上商业与轨道交通零距离连通,打造站城一体、立体复合的TOD综合商圈。
近几年,济南启动城市更新项目102个。城市更新项目周期长、工程体量大、改造成本高,解决“钱从哪里来”是关键。今年6月,济南入围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获得中央财政最高不超过8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济南通过开展国家开发银行城市更新贷款试点、创新多元合作模式等,带动地方财政、社会资本协同发力,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济南还坚持产业更新升级与城市功能优化同步,盘活历史文化遗产、旧住宅区、旧村庄、旧厂区、旧市场等存量资源。
位于市中区的英美烟草公司旧址,经过改造后,法国蓬皮杜中心主题店在此开业,省级文保建筑转型为国际艺术空间,“商业反哺文保”模式破解历史建筑活化困局,带动周边业态升级,为老城复兴注入新动能;天桥区的百年老厂成丰面粉厂旧址通过精心修缮和改造,变身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集电竞赛场、咖啡厅、餐厅、美学空间、潮流基地、众创空间于一体,“工业遗存”加速转化为“活力秀场”。
济南在城市更新中同步完善社区建设,完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老城区一批休闲街区形成“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持续带动街区人气、商气、烟火气提升。2022年以来,截至今年9月济南累计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786个,建筑面积23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9万户。
注重规划引领
2022年,济南市印发了《济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为城市更新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根据该规划,济南将构建“历史城区”“二环以内”“中心城区”“市域范围内其他城区”四大更新圈层,推动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此后,济南市围绕老旧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领域,相继落地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城市更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基础。济南市树立“先城市体检,后城市更新”的理念,对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等全面体检,找准城市更新的重点和着力点,畅通“城市体检—项目储备—城市更新—滚动实施”工作闭环,科学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济南市还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城市设计体系搭建和城市特色风貌管控机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进一步塑造泉城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城市设计体系搭建方面,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去年8月印发济南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编制技术导则、成果技术标准3个文件,建立了城市设计编制—审查—实施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分级分类明确了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和编制技术要点,为统筹推动全市城市设计工作系统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此基础上,济南市确定了总体、片区、街区(地块)和专项4种城市设计类型,总体层面突出结构性引领,片区层面注重系统性构建,街区(地块)层面强化具体性管控,专项设计侧重特定要素整体性提升。特色风貌管控方面,济南市加强“一湖一环”周边、小清河沿线等重点地区的建设指引,彰显“山、泉、湖、河、城”一体的城市特色,塑造“显山露水、整体和谐”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风貌。
随着城市更新向纵深推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需要通过地方性法规统筹。为此,济南市在山东省内率先启动了地方立法,今年4月《济南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城市更新概念、主体权责义务和保障措施,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