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智库报告 > 正文

智库报告:宜提前规划打造“城市矿产”园区促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2022年11月22日
阅读量:

报告认为,多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共生、“互联网+回收”、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等发展模式,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2日电 中经智库21日发布智库报告《“城市矿产”园区激活循环经济发展新动能》(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我国城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退役的废旧机电设备、汽车、家电、电子产品中蕴藏着大量的金属、塑料等可回收资源,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产”。我国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可以缩减对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大量原始需求,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报告指出,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布的《循环经济这十年(2012-2021)》,2021 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3 万亿元,带动超过3000万人就业。《“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 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 万亿元。

报告认为,循环经济产业园探索在园区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和生态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能够推动实现“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湖北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广西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等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共生、“互联网+回收”、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等发展模式,其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该报告登载于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智库读中国专刊第46期。

监制: 曹杰

策划: 张越男

执笔: 贾璐、王恒尚、刘梦瑶

参与调研: 郑璐、吕光一、王宁、李亭、王艳刚、范超、何丰伦

编辑: 杨敏

一读: 刘冰

审签: 金雷、张长安

《经济分析报告》是新华社经济智库核心品牌,提供中央政策权威解读、宏观和行业经济分析、地方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全年约50期,以文本形式寄送。

订阅电话:010-63073993

电子邮箱:zhanlvezixun@xinhua.org


编辑:杨敏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