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多重因素带火“苏超” 其他地区复制需因地制宜
“苏超”近期持续走热,以城市均衡发展为基础、文旅融合为路径、情感共鸣为纽带,开辟了文体消费的黄金赛道。“苏超”的顺利举办离不开江苏已有的体育基础、地市悉心谋划与经济均衡发展的硬核实力,其他地区复制该模式需因地制宜。
新华财经北京7月28日电 中经社经济分析报告编辑部28日发布智库报告《多重因素带火“苏超” “抄作业”需因地制宜》(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近期持续走热,以城市均衡发展为基础、文旅融合为路径、情感共鸣为纽带,开辟了文体消费的黄金赛道。
数据显示,“苏超”第五轮场均观众超3万人。7月5日,南京队对苏州队比赛吸引60396人观赛,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上座纪录。从线上看,虎扑App“江苏联”频道上线首日,访问量就突破百万;抖音平台单场直播比赛在线观看人数破80万。与此同时,“苏超”相关话题讨论热度直线上升,短视频、热搜榜、朋友圈成为“苏超”走热的传播媒介。
报告指出,“苏超”的顺利举办,离不开江苏已有的体育基础、地市悉心谋划与经济均衡发展的硬核实力。“苏超”满足了全民体育的关键要素“低门槛+情感”,已成为江苏13个城市打造文体旅融合新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展示形象的新舞台。它为江苏发展带来了三个重要机遇:省域网络形象从“散装”转向“多元共生”;竞技体育从职业赛事走向体教融合、全民运动;文商体旅融合促消费。
相关人士认为,其他地区复制“苏超”模式尚需把握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明确定位,实现赛事长期良性运作;二是如何把握尺度,维持官方高阈值;三是如何找准场域,强化城市发展凝聚力。各地要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性,因地制宜寻求“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的办赛新路径。
该报告登载于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智库读中国专刊第82期。
监制:张强、徐珊珊
执笔:朱程
参与调研:吴琼、朱庚芳
编辑:徐珊珊
一读:张倩
视觉:刘冰
审签:金雷、张长安、田春
《经济分析报告》是新华社经济智库核心品牌,提供中央政策权威解读、宏观和行业经济分析、地方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全年约50期,以文本形式寄送。
订阅电话:010-63073993
电子邮箱:zhanlvezixun@xinhua.org
编辑:徐珊珊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